-
不游千年平江,怎知古城蘇州(圖文)
- 時間:2010-09-25 10:23:28 來源:網絡 作者:愛旅行網
“秋游古平江、品味老蘇州”平江一日游體驗之旅
平江路夜景
蘇州是一座聞名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500多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吳地文化。而位于蘇州市區中心的蘇州古城就是蘇州的根、蘇州的源,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作為一位宣傳報道旅游的記者,蘇州古城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蘇州太有名啦,蘇州園林、觀前街和蘇州老字號;陌生的是似乎還沒有真正了解蘇州古城。
近日,聽說蘇州市平江區旅游局與新華日報報業集團蘇州辦事處、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三家合作于中秋前舉行“秋游古平江,品味老蘇州”平江一日游體驗之旅,我欣然報名參加,聽說報名的媒體記者有10多名,還有一些中國移動的用戶也報名參加此次活動。
說起蘇州古城的歷史文化,可謂博大精深,甚至連許多老蘇州也感到有點說不出的陌生。聽說蘇州古稱平江府和平江路,平江也由此得名。平江古城區約占蘇州古城的一半多,擁有蘇州古城內全部四個歷史街區和觀前、桃花塢兩個獨具魅力的傳統風貌片區,被稱為蘇州古城的歷史文化地標,被譽為江南水城、園林之都、狀元之鄉、非遺之區、宗教福地、博物館之城。
千年平江是蘇州古城文化深度游的核心板塊,旅游六要素不僅齊全,而且特色鮮明,著名度高,有美食王國、購物天堂、交通樞紐、休閑樂園、度假勝地和蘇式民宿區的美譽,是蘇州古城的標志性開放式旅游區。
因為是一日游,我們便被安排在最具蘇州古城特色的平江休閑街區旅游。聽導游介紹,平江休閑街區就是蘇州古城內人民路、干將路、西北街、東北街和東護城河之間的圍合區域,大約3平方公里,與麗江古城差不多大小,集中了蘇州古城的許多歷史文化經典。
早上6:30,我們一起床就按著區旅游局推薦的線路,開始了平江一日游的體驗之旅。7:00,我們慕名來到位于平江路中張家巷口的餐館“弄堂口”吃早點,一碗地道的蘇式湯面,一籠正宗的蘇式小籠湯包……感覺蘇式早點有滋有味。吃完早餐,我們便沿著傳統戲曲特色街——中張家巷步行約50米,來到蘇州評彈博物館參觀,蘇州評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中國最美的聲音,蘇州曾經出了很多評彈名家。出了評彈博物館,我們一行坐上早已等候的三輪車,來到位于中張家巷東頭的中國昆曲博物館,這座原全晉會館里擺放著用陰沉木雕成的昆曲祖師爺魏良輔像,里面還完好地保存著古戲臺,我們還欣賞了昆曲表演《游園》。從昆博出來,我們穿過平江路和鈕家巷,沿著臨頓河下塘和觀前街來到玄妙觀廣場,舉行了有別于往常的啟動儀式,啟動儀式的主角不是領導,而是導游、三輪車夫和我們這些游客,主辦方給了我們蘇州地圖,隨著導游一聲令下,整個車隊便沿著長長的觀前街出發了,車隊首先沿著曾被稱為“臥龍街”的人民路北行至西北街與人民路交叉口的北寺塔。聽導游說,北寺塔是蘇州最大的佛塔,塔八面九層,高76米,塔底面積廣達1·3畝,是蘇州古城的地標建筑。導游介紹說,北寺塔也稱報恩寺塔,最早是三國時吳主孫權在此地為乳母陳氏建通玄寺,南朝梁武帝時僧人正慧開始建“通玄寺塔”,后歷經變遷,于明萬歷十年由蘇州狀元申時行領銜修復。導游的介紹使我對北寺塔肅然起敬,我站在北寺塔前,仰起頭仔細端詳,北寺塔重檐復宇,欄廊縈繞,塔頂與鐵剎聳然秀立,氣勢雄偉。導游說,北寺塔在中國的兩千多座古塔中,堪稱典型磚木結構的中國樓閣式佛塔,素有“江南第一塔”的美譽。
也許是想急于了解古塔更多的細節,也許是想登塔看看古城的緣故,我們沿著古塔內廊內的木樓梯,拾級而上,雖然有點累,但當我們到達塔頂俯瞰古城全貌,遠眺蘇州全景時,我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之情,整個古城盡收眼底,整個蘇州一覽無遺。這時,中國移動的用戶游客把早已準備的寫有“不游千年平江,怎知古城蘇州”的18米豎幅從頂樓放了下去。導游說,北寺塔位于蘇州古城的北部。于是,我們首先站到塔身的南側向南眺望,可能是因為古城保護政策嚴格的緣故吧,沿著貫穿古城南北的人民路望去,古城內沒有一處高樓,所見的大部分是傳統的江南民居,這令我感到驚奇,蘇州的古城保護得這么完好!更令我感到驚奇的是,蘇州城的空氣特別清新,遠遠還能望見東吳電視塔。導游用手指著前方介紹說,人民路的東面是觀前傳統風貌片區,西面是怡園歷史街區,我手捧地圖,不時對照,也不時點頭。或許是為了給我們作全方位的介紹,導游領著我們站到塔的東側,向東望去,一條西北街東北街把北寺塔、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和拙政園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拙政園歷史街區和平江路歷史街區也清晰可見,遠處還可見高樓林立的現代化新城——蘇州工業園區,導游說,遠處矗立的那兩座高樓就是湖西CBD的標志性建筑——環球188。也許是因為蘇州確實太美,發展也快,導游的介紹充滿了驕傲,更透著自信,導游指著東北方向,說那兒就是陽澄湖,這讓我馬上聯想到美味的大閘蟹。還未讓我回過神來,導游又領著我繞到了塔的北側,向北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跨越護城河的齊門廊橋、嶄新的蘇州火車站和平江新城的萬達廣場,還有西北角上的虎丘斜塔,遠處還能望見建設中的相城新城區。也許是為了盡快給我們一個完整的蘇州印象,導游又急急地拉著我到塔的西側,向西望去,層次分明,近處,與西北街緊緊相連的桃花塢大街所在的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和閶門歷史街區就在眼前,遠處是石路商貿區,再遠處則能望見蘇州新區林立的高樓和連綿的山脈。導游說,這是古城其他地方所不曾看到的風景,我信!這樣的蘇州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真沒想到,繞塔一周,居然看到傳統與現代、人文與自然結合得如此完美,這一刻,蘇州對于我來說,是立體的;蘇州古城對于我來說,是迷人的。空中觀蘇州,如同打開了現實版的蘇州地圖,而空中看古城,如同捧讀舊時版的平江圖,我由衷地感嘆發展如此快又如此美的蘇州居然把古城保護得這么好!
從塔上下來,我激動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如果說,登北寺塔讓我建立起了蘇州的空間概念,那么,參觀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則讓我領略了蘇州精美雅致的內涵。從北寺塔沿著西北街5分鐘就來到了位于西北街中段的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這里完全是典型的蘇州園林式建筑,珍藏著蘇州各種各樣的工藝美術精品,有蘇州的刺繡、緙絲、琢玉、明式家具、織造、劇裝、戲具、裝裱、桃花塢木刻年畫、民族樂器、蘇扇、雕漆和金屬工藝,蘇州的工藝大師還在現場制作,蘇州工藝的精美、秀麗和清雅給我強烈的震撼,也讓我流連忘返,我忍不住想在這里買些工藝品回家,哪怕是一兩件工藝小件也好。
出了工藝美術博物館,我們沿著皮市街騎車前往觀前街,一路上看到熱熱鬧鬧的皮市街花鳥市場和玄妙觀工藝品市場,使我對蘇州古城內的市井生活充滿了向往。也許是因為想在觀前街多看看的緣故,我們匆匆地從大成坊來到觀前街上,這條近800米的全國十大著名商業街人頭攢動,我們跟著人流向東來到觀前街的中心——玄妙觀,導游說,參觀一下玄妙觀,感受感受江南第一道觀的雄偉與氣派和神秘的道教文化,在玄妙觀里,我們還欣賞了道教音樂“飛鈸”表演,到底是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彩的表演博得我們陣陣掌聲。
從玄妙觀出來到觀前街的太監弄碧鳳坊美食一條街,我感到似乎到了美食王國。導游跟我說,可以隨我們的喜好,隨意挑選不同風味的午餐,或到川福樓吃正宗的川菜或到得月樓、松鶴樓吃正宗的蘇幫菜或到朱鴻興、綠楊餛飩店甚至玄妙小吃街吃正宗的蘇州小吃,我們大家提出要吃正宗的蘇幫菜,于是,導游帶我們到百年老店松鶴樓就餐,松鶴樓的菜肴的確名不虛傳,松鼠桂魚、響油鱔糊、蟹粉豆腐等等只只可口。一頓飽餐之后,我們來到觀前街上的采芝齋、黃天源、葉受和等老字號游逛,聽店里的營業員介紹,這些老子號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啦!我們還購買正宗的蘇州傳統旅游食品,采芝齋的蝦子鲞魚、黃天源的糕團、葉受和的麻餅和長發的月餅。一陣痛快的“掃貨”之后,我們便來到觀前小公園,這是一處休閑區域,附近就是蘇州著名的商業巨頭人民商場和美羅商場,還有著名的開明戲院等,在這里感受到了濃濃的商業氛圍和文化氣息。從小公園出來,我們坐著三輪車沿著太監弄、碧鳳坊和臨頓路來到東北街步行街,首先參觀了蘇州博物館。
聽導游說,蘇州博物館始建于1960年,館址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王府遺址。面積8000多平方米,分東、西、中3路,中路立體建筑為殿堂型式,梁坊滿飾蘇式彩繪,入口處側門,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內部東側有太平天國古典舞臺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0月由著名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設計建設了新館,建筑面積19000平方米。我走進蘇州博物館,發現這座中國地方歷史藝術性博物館是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筑、古建筑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新館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輝映。這使我進一步加深了對蘇州建筑文化的理解,也進一步增加了我對蘇州的敬佩之情。
聽館內解說員說,蘇州博物館里陳列著1.5萬多號藏品,以古代書畫、瓷器、工藝、出土文物和革命文物為主,其中一級文物240件(組),二級文物1147件(組),圖書資料7萬多冊,碑刻拓本2萬多件。
說實話,參觀蘇州博物館,我有一種穿越時空隧道的感覺,我既感受到了蘇州的悠久歷史,又感受到了現代蘇州的魅力,這讓我對上午看到的蘇州有了歷史縱深感,我不由地試圖尋找著兩者的某種聯系。
從蘇州博物館出來,沒走幾步路,我們就來到了與蘇州博物館一墻之隔的拙政園。
聽園內導游介紹說,拙政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首,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母”,是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所在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后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園名有樸實之人在自家花園為政的巧意。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徐氏。4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復初名“拙政園”。拙政園全園占地78畝,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
拙政園的主景區在中部,為精華所在,面積約18.5畝。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以荷香喻人品的“遠香堂”為中部拙政園主景區的主體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與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粉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云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里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中部景區還有微觀樓、玉蘭堂、見山樓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園中之園——枇杷園。
從拙政園中園的建筑物名來看,大都與荷花有關,這也難怪園內種植了大量的荷花,美極了!
西部主要建筑為靠近住宅一側的三十六鴛鴦館,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西部另一主要建筑“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墻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倒影樓”,另一個對著“三十六鴛鴦館”,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西部其它建筑還有留聽閣、宜兩亭、倒影樓、水廊等。
東部原稱“歸田園居”,是因為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而得名。布局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風格,主要建筑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綴云峰等。拙政園是美的,美的不僅是景,美的更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從拙政園出來,我們來到了素有假山王國之稱的獅子林,它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為元代園林的代表。獅子林平面成東西稍寬的長方形,占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園內假山遍布,長廊環繞,樓臺隱現,曲徑通幽,有迷陣一般的感覺。長廊的墻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的書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詩》的碑刻作品。
獅子林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墻深宅,曲廊環抱。以中部水池為中心,疊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橋設亭,使得全園布局緊湊,富有“咫足山林”意境。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臺、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獅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瓏,洞壑宛轉,曲折盤旋,如入迷陣,有“桃源十八景”之稱。洞頂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獅子起舞之狀。有含暉、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獅子峰為諸峰之首。園內建筑以燕譽堂為主,堂后為小方廳,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軒,為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指柏軒之西是古五松園。西南角為見山樓。由見山樓往西,可到荷花廳。廳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內藻飾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兩層石舫。石舫備岸為暗香疏影樓,由此循走廊轉彎向南可達飛瀑亭,是為全園最高處。園西景物中心是問梅閣,閣前為雙仙香館。雙香仙館南行折東,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從獅子林出來,我們直奔觀前街宮巷口的玄妙索菲特大酒店,一起見證蘇州著名評彈名家袁小良夫婦和尹晏春的收徒儀式。從酒店出來,我們穿過繁華的觀前商業街區和寧靜的平江歷史街區,來到位于平江歷史街區北側的園林式酒店——書香平江府,這是一家由蘇州人將蘇州古典園林北半園改建而來的酒店,盡顯蘇州風范。我們在院內就餐,美味佳肴和著悠揚的蘇州評彈,感受到了古代蘇州達官貴人的奢華生活。
從書香平江府出來,已是夕陽西下之時,古城特別美。導游建議我們到平江路游客中心坐坐,于是,我們步行3分鐘來到游客中心。中心寬敞舒適,我們找了些資料,并坐下來看了一部平江路得宣傳片,美極了!從中心出來,我們從保吉利橋碼頭坐船沿平江河到胡相使橋碼頭,果然那水巷風情游的感覺,勾起了我對悠遠歲月的回憶。一上岸,我們漫步千米平江路。從宣傳片中,我得知,平江路是全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是平江歷史街區的中軸線。我們從平江路北段開始,一路上所見,平江路上的雙橋似乎特別多,老街區的味道也特別濃,水巷縱橫交錯,街區內居民也像往常一樣,悠閑地過著屬于自己的生活。平江路上的各具特色的文化休閑類店家吸引了來來往往的年輕人和老外,也深深吸引了我。聽說,平江古城內出了16位狀元、幾百位名人,導游帶著我們沿著懸橋巷尋訪洪鈞狀元故居和他的后代,走過顧家橋,尋訪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的故居,穿越顧家花園的九曲十八彎式的一人弄,走過平江河上的青石拱橋,走入蘇州古城內最大的古宅——潘宅,仔細參觀禮耕堂,聆聽發生在這個街區內的歷史故事。在一番探究之后,我們來到平江河畔的翰爾園茶歇,磕著瓜子品純正蘇州碧螺春的清香,體驗老蘇州古街區的特殊歷史文化氣息和市井生活氛圍。小憩之后,我們乘著月色再次漫步平江路,帶著好奇,頻繁進出沿街的特色店家,最后來到平江路南段標志性建筑——平江客棧休閑干掛樓前的臨河廣場,品嘗精美的蘇式月餅,欣賞中秋將至的皎潔月色,交流著平江一日的種種感觸。
要不是第二天要趕回單位,我真想玩個通宵。深夜時分,我帶著滿足、帶著疲憊,來到平江河畔的平江客棧、筑園會所、翰爾酒店和小雅青年旅社,最后體驗著夜宿平江街區的情調,枕著平江河、望著舊時月,在千年平江的幽幽雅韻中安然入夢,夢中再譜一曲“平江美”。
老實說,平江一日游體驗之旅,我是非常滿足的,可似乎又特別不滿足,我想如果第二天還玩,該多好啊!導游告訴我,下次來蘇州,可以來一次古城深度游。上午游怡園、曲園,游城隍廟。中午在太監弄、碧鳳坊的得月樓或川福樓等就餐,下午游環秀山莊、刺繡博物館、藝圃。晚上登閶門城樓,欣賞民國風情一條街——西中市的夜景。或者在平江歷史街區度假,學學評彈,在到處都是寫真青年的平江路寫生創作……
聽導游這么一說,我就盤算著下一次能早點到來。我想,其實,不管是對于外地人也好還是對于蘇州人也好,不游千年平江,何以了解古城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