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久久精品视频-日韩久草视频-日韩久草-国产成人短视频-国产成人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 蘇州秭歸爭端午最初起源地 韓國過端午節人不多

  • 時間:2010-08-07 22:25:06  來源:網絡  作者:愛旅行網

明天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本月16日又是端午佳節。佳節來臨的同時,爭議也隨之而起。2005年,韓國端午祭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人可以理直氣壯地對外宣稱“端午是我們的”。

而今,歷史名城秭歸和素有天堂美名的蘇州也爭搶起來,稱各自為端午的最初起源地,且紀念的歷史人物也有所不同。

究竟誰是誰非,我們來聽聽專家的說法。

屈原和伍子胥,端午紀念誰?

在民間,端午節究竟為紀念誰的爭議從未間斷,而爭辯最激烈的恐怕非伍子胥和屈原莫屬了。

“端午節正式形成于漢代,但是這個節日里的很多習俗在漢代之前就有,最初的端午以避邪、祈福為主,如競渡、祭祀水神等。”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長夏日新認為,端午和屈原是一場命中注定的“邂逅”,在隋唐時期,端午和屈原的關系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下來。促成他們“邂逅”的主因緣于屈原的忠君愛國思想。

然而,蘇州科技學院人文學院戈春源教授卻并不認同該觀點,他是“端午起源于蘇州”這一說法的忠實支持者。他認為端午節最早紀念的人物是被奸臣陷害而自刎的伍子胥。“《荊楚歲時記》一書有記載,‘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戈認為,伍子胥是春秋時期的人,而屈原則是戰國后期人,伍子胥比屈原早兩百多年,所以端午節最早起源于蘇州。

端午節,誰的世界文化遺產?

2005年韓國端午祭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中國人表現出極大的憤怒。

憤怒之余,不少人在追問,韓國的端午祭和中國的端午節到底有什么關系?夏日新認為:“一度作為中國的附屬國的韓國,在歷史上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韓國的端午祭由中國傳入,進入韓國后又根據其本土特色有所變異,但起源于中國是沒有錯的。”

韓國的端午祭在節日風俗上與我國的端午節差別較大,韓國留學生趙佑真告訴記者,韓國端午祭主要有假面舞和農樂表演等內容,與中國的賽龍舟、吃粽子大不一樣,“我們國家并沒有多少人過這個節日。”

在武漢大學留學的韓國人崔成宇來自首爾,他說韓國沒有過端午祭的習慣,反倒是在中國跟朋友們一起吃粽子,過端午。“韓國百姓對這個節日并沒有太大的興趣。”

申遺,炒作還是保護文化?

2009年9月,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4年后,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湖南汨羅市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和江蘇蘇州市的“蘇州端午習俗”共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在“申遺”成功之后,人們發現,“申遺”單位保護文化遺產的興趣遠不及商業開發,與端午沾邊的相關事宜成了打造各式各樣旅游文化節的最好借口。“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應該是保護,其次才是開發,但是很多地方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拼命開發,完全違背了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初衷。”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著名民俗文化專家王守華的一席話表明了他的憂慮。

◆記者手記

端午不能承受之重

在采訪的過程中,夏日新老師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他說,在這個過于功利的社會,端午最重要的價值在于給大家一個機會,從緊張的社會節奏中解脫出來,加強人際溝通,找回應有的溫情。

筆者以為,從愛國主義精神到和別國爭搶申遺,端午節被強加了太多的重負。涉及端午的諸多爭論實在太多,我們不妨將觀點放置一邊,讓心靈歸于平靜。不管是誰的端午,其意義不過是為枯燥的生活帶來點新意。

豁達的中國人當有自信同世界分享這新意,還原端午的本來面目:避邪、祈福!

真正的民族傳統非宏大的造勢,而是流淌在每個國人血液里的文化細胞;保護民族傳統的最終目的并非增添炫耀資本,而是為每一個炎黃子孫守住安放心靈之所!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愛旅行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