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久久精品视频-日韩久草视频-日韩久草-国产成人短视频-国产成人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 步行新西蘭塔斯曼國家公園

  • 時間:2010-08-25 17:10:10  來源:互聯網  作者:愛旅行網

位于南半球的新西蘭由南北兩大島嶼組成。南島的北端,面臨塔斯曼海,有一片占地2237公頃的國家公園,以茂密的原始叢林,綿延的金色海灘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族”。1998年圣誕節前夕,已在新西蘭求學半年的我,打點好行裝,背上重約四十斤的“Backpack”(背包),踏上了艾貝·塔斯曼國家公園(Abel Tasman National Park)的步行之旅。 曼如考營地  1942年,為了紀念荷蘭探險家艾貝·塔斯曼登陸新西蘭300周年,塔斯曼國家公園正式對公眾開放。艾貝·塔斯曼被認為是第一位到達新西蘭的歐洲人)。公園西臨浩瀚無垠的大海,東邊則是綿延起伏、叢林密布的山脈。公園自南而北沿海岸線延伸著一條長約一百公里的小路,步行需四至五天的時間。   十二月二十三日下午,旅游汽車把我們從陽光小城尼爾森送到了塔斯曼國家公園的第一站:曼如考營地。這里也是公路的盡頭。一面巨大的指示牌,擋住了所有機動車輛、摩托車、自行車和狗的去路。(據說狗會吃鳥)。   營地里搭滿了帳篷,到處停著露營車。露營地的中心地帶有一片建筑,設有公用的廚房、洗衣間、淋浴室及廁所。沙地上有供孩子們玩耍的秋千、滑梯及爬桿。已近傍晚,有人在晾曬泳衣,有人在草坪上看書,有人則在廚房里忙碌,四下里靜悄悄的,并無我想象中的那份喧鬧。   我們的帳篷也支起來了,鋪上睡墊、薄毯,往枕套里塞幾件厚衣服,掛起一盞別致的“帳篷燈”,這小小的帳篷顯得很溫馨。那種可以租用的“露營車”更舒服:有床榻、廚柜、冰箱、酒吧、盥洗池……,讓人想起吉普賽人的“大篷車”。 不遠的公路旁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太陽已隱沒到了遠處的大片島嶼后,玫紅色的余暉浸染了天際,一道透亮的光將天空分成兩半,近處烏云壓頂,蒼蒼茫茫。一位老人坐在巖石上,憑海而望,一動不動,背影凝如一座雕塑。我飛身返回營地,取來相機時,太陽已褪盡最后一道紅光,烏云統治了整個天空。海水更加無力了,一浪一浪地向后退去,裸露出更多的沙灘和礁石。我迎著大海走去。待要靠近它時,它卻忽然間肆虐起來,以巨大的浪頭撲向我,大浪卷走腳下的泥沙,仿佛一只無形的手將我的身體向后推,我有些眩暈了。 漫漫步行路  第二天一大早,嬉鬧在帳篷外的小鳥就將我叫醒。“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起的人們已經上路了。   新西蘭可謂“步行者的樂園”。南北兩島,未發現過任何原生哺乳類動物,最早的動物便是千奇百怪的鳥類。在叢林中徒步旅行,不用擔心蛇、蜥蜴或者毒蜘蛛,更不用說威脅生命的猛獸,唯一給你小小騷擾的便是那無處不在的沙蠅。   一路走來,最常見的是一種新西蘭特有的蕨類植物,造型獨特而優雅,樹干象天鵝美麗的脖頸,高高昂起,銀色的樹葉則象一片片輕盈的羽毛。還有一種蔓生地面的苔蘚類植物,如地毯般細密、柔軟,并且干燥,奇妙的是,當你把一雙泥足踩上去輕輕揉搓幾下,立刻就會變得干干凈凈。   頭頂參天的大樹,腳踩松軟的土地,鼻子里充塞著叢林里特有的草腥味,耳邊是此起彼伏的鳥鳴和若有若無的大海的喧騰。我感覺自己是行走在天與地之間,行走在有生命的萬物之間,真想象惠特曼在《草葉集》中吟詠的那樣“我要高唱我自己!”   也有并不輕松的時候。下坡雖不費力,但背負沉重的包袱,要控制身體的平衡,時間久了,雙腿直打顫;上坡更不消說,背包變得石頭樣的沉,雙腳對每一個坡度的上升都異常敏感。我相信“backpack”的設計者一定是位旅行家,每一根看似多余的拉帶都是為了讓背包緊緊地附于你的身體,使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均勻受力。   水是最可寶貴的能量之源。公園里的指示牌提醒你泉水與露營地的自來水不可以直接飲用,必須經過煮沸或者凈化。放上兩片殺菌提純的藥片,經過至少半小時的沉淀,咕咚咚一杯下肚,你才會發現這水有股游泳池水的味道。   到達20號營地已是下午三點。陽光依舊燦爛,海水呈現出亮麗逼人的藍綠色,金色的沙灘上貝殼閃爍。換了泳衣躺在沙灘上,陽光充沛但不炙熱,腳下海浪翻騰,猶如枕著波濤,不一會兒竟會沉沉睡去。 用心與自然交流  漫漫步行路,時常會碰到一些年齡相仿的“背包族”。也有些快樂的孩子,背著比他們的身體還高的背包,紅樸樸的笑臉,結實的小腿,雀躍般地走過。我甚至看到一位年輕的母親,背著她不滿周歲的孩子,擦肩而過。   我想起曾在《Wildness》(野外)雜志上讀到過的人稱“outdoorgirl”(戶外女孩)的新西蘭姑娘PetraBegust的一段話:   “我父親酷愛徒步旅行。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們全家就經常出外旅行。我們總是開車到某個地方,把車停在叢林邊,然后開始步行和探險。這種成長的經歷真是妙不可言我喜歡步行。漫步中可以看到許多,想到許多,你有的是時間享受一切。我從不恐高。我喜歡站在高高的懸崖上,高度令我興奮…”   我注意到沿途所見到的人們面對自然的沉默不語。仿佛是用心在與自然交流,仿佛是守著一種默契與和諧。 人們尊重自然,也被自然尊重著。  步行在塔斯曼公園,無論是山路還是沙灘,我沒有見到任何垃圾,甚至一小片廢紙。每個步行者,都背有一個垃圾袋。每個人產生的垃圾都必須自己帶走。在湯迦海灣的信息站旁,我看到一只裝面包的食品袋,這是我全程見到的唯一一件垃圾。我的朋友,一位澳大利亞人,罵了句“Fuckdirtyperson!(他媽的臟人!)”,隨手撿起來裝進自己的背包。這也是他在旅途中說的唯一一句臟話。 無處不在的旅伴  步行的路上,每到岔口,都有指示牌標明方向、目的地及步行所需時間。在特別窄又面臨峭壁的地方會有圍欄或防護網。山間的飛瀑或急流上都架有結實的木橋,木橋上又覆有一層密密的麻網,防止游人的東西漏下去。遇有正在修葺或發生過事故的路段,大大的警示牌會提醒你“注意安全!”   步行的途中要穿越幾個潮汐地帶。除了地圖上明確的標識外,潮汐地附近都有路牌,詳細標明某月某日漲、落潮的具體時間,還附有一封來自新西蘭環保部部長的信,信中用親切的口吻勸誡你避開漲潮期。   偌大的國家公園,并不是隨處都可以安營扎寨。新西蘭環保部門為游人劃出了專門的露營地,規定了營地最多容納的人數,還為營地接通了自來水,蓋有 “Hut”(小木屋)。木屋里是我們所熟悉的那種“大通鋪”。這種住宿無須預訂,先到先得。露營地附近的廁所是一幢綠色的鐵皮房子,小但非常干凈。而最令我驚異而感動的是,每一處的廁所里的大卷衛生紙都好象剛剛裝上,還未用過!我不禁想問,是誰,象一位無處不在的旅伴,一路呵護我,幫助我! 辣椒醬·老納  每年夏天十一月到二月間,塔斯曼國家公園要接待數以萬計的“背包族”。除了新西蘭本地人外,他們大多來自歐洲和日本。   人在旅途,感情很容易交流和溝通。一回生,二回熟,如果第三回相遇,那簡直是“他鄉遇故知”了。我就是這樣與德國人海蒂、彼得交上了朋友。在2號營地,我們是帳篷鄰居。傍晚一起做飯,一邊海闊天空地聊天。聽我哼起十幾年前在中央電視臺播放過的德國電視連續劇《海蒂》的主題曲,海蒂的圓眼睛瞪得更圓:“你也看過《海蒂》?!”彼得問我從中國的什么地方來,我說“西安”,他一臉茫然,“兵馬俑呀!”我對他比劃,對于號稱世界和第八奇跡的兵馬俑我有絕對的自信。果然,他終于恍悟了,大叫:“就是那只地下軍隊!”聊起德國,自然離不開足球。彼得就是個球迷。他說他的家鄉有位足球教練去中國做國家隊的教練…… “施拉普納!”這回輪到我大叫了。怪不得他們剛才提到曼海姆我有些耳熟。“施大爺……老納”這個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的名字一下子拉近了我們的距離。于是,吹著南太洋的海風,吃著桂林辣椒醬(在新西蘭的超市,你可以很容易買到李錦記桂林辣椒醬),與兩位德國朋友聊著施拉普納的秩聞趣事,那種感覺,恍若夢中。 不能不說的話  抵達公園的最后一站瓦努依營地時,已是第四天下午二時了。我那雙被認定“不適合長距離步行”的平足此刻已慘不忍睹地打起了水泡,被沙繩叮了無數個皰,一個腳趾甲里充滿了濃黑的淤血,過幾天就會脫落吧,但我并不在意。   我在意的是,整個的旅途中,沒有人當我是中國人。連那些土著居民毛利人,都熱情地用日語向我問好。   一位以色列小伙子怎么也不肯相信:“中國人會這樣旅游嗎?”他去過中國,此次新西蘭之行結束后他還要再去中國。他說他喜歡中國,喜歡成都望江公園的竹林,喜歡云南的麗江古鎮,喜歡陽朔……他已經走完了塔斯曼公園,要騎自行車去更遠的地方。他的自行車是從以色列托運來的,前前后后綁滿了他的行李。我不知道他的自行車會載他到多遠的地方,但我知道年輕的他已經穿越過非洲的熱帶叢林,在加利福尼亞的海濱曬過太陽,在南美洲的某個小酒吧里用剛剛學會的西班牙語與熱情豪放的當地人聊天……   在尼爾森我碰到過一位荷蘭人。十年前他獨自來新西蘭旅游,許是尼爾森的陽光太誘人了吧,他留在這個小城打了一年工。當過公共汽車司機,替人照看過小孩。十年后的今天,他攜妻子舊地重游,走在大街上居然有人認出了他,他去看望曾照顧過的小孩,他們已經長高許多……我無法用語言來描述他談起這一切的激情。   他們就是這樣一群“背包族”。他們中有學生,銀行職員、律師、軟件工程師……“Hostel”(招待所)就是他們旅途中的家。這種“招待所”規模都不大,二、三十間房,交通近便,價格便宜、干凈衛生,裝修各異但頗具家居氛圍。尤其是那些熱情友好的經營者,個個都是“旅游通”,對當地旅游資源如數家珍,對各種旅游信息了如指掌,幫你預訂各種交通票和旅游活動,從不加收任何費用。   一個小小的“Hostel”,就是一個小小的“聯合國”。你永遠無法預料會在這里碰到什么人。   在尼爾森的“Hostel”我遇到一位身穿印有“北京大學”字樣T恤衫的荷蘭姑娘。好奇之下,主動與她搭訕。交談了幾句后,她說起了中文,居然是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在北京大學讀了三年社會學的她,如今就留在北京工作,供職于一家名為“跋山涉水”的荷蘭旅游公司北京辦事處。聊起中國旅游,這位中文名叫“蘇雅明”的荷蘭姑娘快人快語:“中國太可愛了,有那么多好玩的地方。可是對'背包族'來說,中國太貴了!比如在北京,你很難找到'背包族'可以住的干凈便宜的招待所。現在有好多'backpacker'都不敢去北京……有些事情改變起來很不容易吧,因為中國人的旅游觀念有很大不同……中國的旅游公司都喜歡接待團隊。其實你可以算一算:一個旅游團在中國一般呆十幾天,最長也不過二十天,而一個'backpacker'至少會玩一個月……在某些方面,中國旅游的大門還沒有完全打開……”。我無言以對。   我想起我所見到的這個小小島國新西蘭的旅游業的點點滴滴:   新西蘭的每一處旅游景點,都設有一個叫“信息中心”的機構。如果在旅途,那一定是一幢無人看守,從不關門的木屋,里面陳列著當地地理、生態歷史環境的詳細介紹,有文字、有圖片,有動、植物的標本,可能的話,還會有可以直接飲用的自來水和一次性紙杯;如果是在大的游客集散地,這信息中心便會有工作人員提供各類免費咨詢、預訂服務,柜臺里有食品、飲料,價格與超市并無二價。   新西蘭的旅游巴士司機永遠準時,正點出發,不論車上坐了幾位乘客,他們既是司機,又是導游,每到一站都會第一個跳下車,為乘客裝卸行李,并免費把每位乘客送往住宿地。   我不由心生感慨:曾經引以為豪的起步晚、發展快的中國旅游業,似乎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愛旅行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