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及孔姆·艾爾蘇卡法地下墓穴(圖文)
- 時間:2010-08-23 14:11:58 來源:愛旅行網 作者:愛旅行網
孔姆·艾爾蘇卡法地下墓穴(The Catacombs of Kom el Shuqqafa)是亞歷山大最大、最神秘的墓葬群,在羅馬時期它也是埃及最大的墓地,歷史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紀,在這里可以充分了解1800年前的羅馬墓葬文化。坐落在亞歷山大城西南的馬里尤忒沙漠中,于1980年加入世界遺產名錄。
人們可以通過1800年前的羅馬墓葬群文化了解一些埃及的羅馬歷史。參觀孔姆索嘎法地宮要沿著一條曲折的階梯,走進一座多層地下建筑物,里邊有宴會廳,為祭拜和宴饗死者的處所,此外有數層擺放石棺的墓室,有如迷宮。底層中心墓室的裝飾圖案為古典與埃及特點混合體,墓室中站立的狗頭人身阿努比斯神像和鱷魚頭人身索貝克神像則穿著羅馬百夫長的服飾。到了今天,亞歷山大人仍十分珍惜羅馬時期的文物,從現有展示的文物以及遺址的挖掘和保護來看,信奉伊斯蘭教的埃及人并沒有排斥異教而回避歷史。
公元3世紀,埃及的殉教者美納斯葬身此處,其墓地成為埃及最初的基督教徒朝拜的圣地之一。在亞歷山大主教和拜占庭王室的支持下,崇拜美納斯的浪潮不僅席卷整個拜占庭帝國,而且波及羅馬、高盧(法國)和日爾曼等地。為滿足日益增加的教徒要求,阿卡丟和迪奧多斯二世在位其間,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新教堂-阿布米納。阿拉伯人奪取埃及后,朝拜阿布米納的風氣逐漸敗滅。
孔姆·艾爾蘇卡法地下墓穴深約23米,分三層,有約200個墓穴,最初是屬于一個大家族的,后來其他家族的人似乎通過交費加入一種墓葬公司的形式取得了在這里入葬的權力。 圣地占地遼闊,建筑用料很是奢侈,建筑物主體用小石塊壘砌,大理石石柱、柱頭、柱頭下楣均做工考究精細,大理石則源自亞歷山大著名的采石場。祭臺內壁還裝飾有大理石雕刻以及鎦金鑲嵌的圖案。 它的入口是一個圓形的大井,死者的木乃伊是用繩子從井口順下去,參觀時要沿著一條螺旋形的階梯一路向下。地下一層是宴會廳,為死者送葬之后,所有的親友聚集在這里宴飲。再向下則是迷宮般的中心墓室,擺滿石棺。中心墓室的外圍和縱深處還有更多墓穴。
整座墓穴裝飾華麗,隨處可見浮雕和壁畫。墓穴前的拱門裝飾中既有紙草、頭戴王冠的蛇等埃及常見的圖案,也有希臘神話諸神的形象。墓室中狗頭人身的阿努比斯神像和鱷魚頭人身的索貝克神像,身穿羅馬百夫長的服飾。有一個墓室的壁畫表現的是伊西斯和耐弗西斯守護著奧賽里斯的木乃伊。但是這些壁畫卻不同于傳統埃及繪畫,有一種簡約的古典風格,這說明它們并非出自古埃及的工匠之手,而是代表了源于亞歷山大的一種地方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