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美簽證申請本月起迎高峰期 申請流程有攻略(圖文)
- 時間:2012-05-15 13:30:28 來源:愛旅行網 作者:cobain

赴美簽證申請本月起迎高峰期 新快報為您展示申請全程攻略
■本版文圖:新快報記者 唐佩陽
去哪個國家旅游最難?許多人都會脫口而出——美國。“9·11”事件后,美國在邊境保護和國安問題上大幅收緊,申請赴美簽證難上加難,網絡上各種攻略更是層出不窮。對此,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回應,相關江湖誤傳實在太多,鑒于5月至8月份為赴美簽證申請高峰期,特于昨日舉辦媒體開放日,指出“申請赴美簽證其實很簡單”。
“各位今天填表的話,下周二三就可以面談了”
今年以來,這已是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第二次就簽證事宜主動邀請媒體采訪。上一次是宣布從2月13日開始,美駐華使領館對部分赴美非移民簽證續簽人群試行“免面談計劃”。
昨日下午,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安檢,記者等人才得以進入只有六七十平方米大的簽證大廳。已經下班的簽證大廳空空蕩蕩,但平日里這里擠滿了等待的簽證申請人群。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高來恩表示,美駐華使團審理簽證的效率已經大大提高,“各位今天填表的話,下周二三就可以面談了”。
高來恩透露,明年年初,美駐穗總領事館位于珠江新城的新館區將開放,“那里有更好的設施,更大的空間,對簽證申請者來說也是更舒適的等候環境。”
“準備好要求的證明材料,不過有時簽證官根本不看”
據美領館資深非移民簽證官羅柯栗介紹,赴美簽證的申請并沒有傳聞中的那么難,近90%的中國公民非移民簽證的申請獲得了批準,“申請者完全沒有必要求助于中介,也沒有必要擔憂面談環節。”
“只要牢記兩點,”羅柯栗說,“第一,有備而來,不用緊張。”他介紹說,簽證官的職責是審查簽證申請者是否符合赴美條件,他們通過問幾個問題來確認自己的判斷,“這些問題因人而異,如實回答是最重要的。準備好要求的證明材料,不過有時簽證官根本不需要看。”
“第二,我想強調的是,絕大部分商務、旅游、訪友的赴美申請者都是合乎資格的,對此美國都很歡迎。”羅柯栗說,申請者完全沒有必要雇請相關顧問或中介來代辦簽證申請,“想要了解相關信息,美領館主頁是再好不過的權威指引。”
申請流程
1
準備工作
以最常見的商務旅游簽證(B)為例,簽證申請人需要準備的支持材料如下:
○有效護照:有效期必須比申請人預計離開美國的時間長至少六個月(不滿六個月的話要申領一本新護照);
○合乎要求的照片,粘貼在打印出來的電子簽證申請表確認頁上;
○簽證申請費收據原件(可在中信銀行任何分行支付簽證申請費);
○將簽證申請表格填寫完畢并提交;
○能夠說明定會返回中國的證據:如戶口本、身份證、雇傭證明、工資單、有正常規律存取記錄的存折等。
特別提醒:據羅柯栗介紹,美領館并沒有要求簽證申請人提供一定數額的財產證明。
2
面談步驟
1)在“收表”窗口核對“四大件”:○護照
○打印好的在線表格填寫確認頁○簽證費繳費收據
○用于寄回護照的EMS單子。
2)在“指紋”窗口登記十指指紋。
3)到“面談”窗口和簽證官對話(整個面談過程只需要幾分鐘時間,簽證官會審閱申請人的申請材料,詢問問題來決定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當場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
特別提醒:羅柯栗強調,對簽證官提問的回答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對錯之分”。
(部分內容據美領館官網)
演示特寫
不會英文沒關系,簽證官都會說中文
當演示的美領館工作人員來到“面談”窗口,窗口麥克風突然蹦出一句字正腔圓的“你好”,圍觀的眾記者愣住,仔細一看,這句標準中文原來來自窗口內正襟危坐的美國簽證官!演示面談對話如下——
簽證官:“你要去什么大學?”
申請人:“××大學。”
簽證官:“哦,是吧!那這么說你是學生了吧?”(一本正經地使用語氣詞,眾記者竊笑)申請人:“是的。”簽證官:“那這是你第一次去美國嗎?”申請人:“對,我沒有去過美國。”
簽證官:“哦,好。”(低頭筆記)“在美國有親戚嗎?”
申請人:“沒有。”
簽證官:“你是從中國哪里的?”
申請人:“我在廣州,我戶口在廣州。”
簽證官:“哦,哦!”(低頭筆記)“嗯,好!批準了!”
案例展示
不靠中介這對夫婦是這樣申請的
蘇姐近日剛和丈夫成功申請了赴美簽證,不日將前往美國看正在留學的兒子。據蘇姐介紹,丈夫正好要去美國出席一個展會,于是申請了商務簽證(B1),她思子心切跟著前往,申請的是旅游探親簽證(B2)。而這一次成功申請,完全不懂英語的蘇姐夫婦并沒有求助中介。
4月23日
蘇姐夫婦先拍攝了簽證照片,又在中信銀行繳付了1024元簽證費用。從今年4月13日開始,赴美非移民簽證申請費從140美元漲價至160美元,令漲價后十天繳費的蘇姐很是懊惱:“簽證有效期有一年呢,早一點申請不就可以省上40美元了!”
蘇姐還在中信銀行購買了用于預約面談的專用電話卡,“8分鐘的36元,12分鐘的54元。”蘇姐說,“我想著要申請兩個人呢,可能要多花時間,就買了12分鐘的。”
4月24日
蘇姐用電話卡致電美領館預約面談時間,“要先準備好網站上說的所有材料,包括簽證費收據。”蘇姐提醒,只要電話卡里還有剩余時間,還可以再撥打。
上述流程并不復雜,最令蘇姐頭痛的是在線申請表格的填寫,因為這一全英文表格雖然有中文翻譯指引,且大多為選擇題,但工作單位、個人情況、家庭住址等填空內容要求用英文填寫。花了兩天多時間,蘇姐最終在大洋彼岸的兒子通過互聯網的幫助下,趕在預約的面談日前一晚把填寫完畢的表格在線提交。
4月26日
蘇姐夫婦前往位于林和中路的美領館領事處簽證部面談,雖說約了9點鐘,但由于等待面談的人龍實在太長,蘇姐夫婦等了一個多小時才排到窗口前。
面談時……
就面談之前,蘇姐看到前面的3個人接連被拒簽,“人才剛過去,我還沒反應過來呢,簽證官就用英文說sorry,連解釋的時間都不給。”
接待蘇姐夫婦的是一位笑容可掬的女簽證官,蘇姐準備的一堆證明材料并沒派上用場,對方笑瞇瞇地翻開二人的護照,上面有蘇姐夫婦曾前往十余個國家旅行的記錄,又簡單問了兩個問題:“你們去美國干什么?”“之前有去過美國嗎?”
眼看著簽證官一邊問一邊噼里啪啦在電腦上敲字,蘇姐“心里毛毛的”。“我兒子申請赴美簽證的時候,中介就說,如果人家開始打電腦,就麻煩了”。但中介的經驗沒有在蘇姐夫婦身上應驗,簽證官隨即愉快地告訴他們:“你們通過了。”
蘇姐總結說,估計是他們二人之前的旅行記錄幫了大忙,“去過日本也去過歐洲,人家都審過了”。她在簽證大廳曾跟一名被拒簽的年輕人搭話,對方的護照本子上空空如也,連一個國家都沒有去過。
5月1日
蘇姐夫婦順利地收到了通過EMS寄來的護照。
咨詢中介有風險,選擇代理需謹慎,最權威的指引莫過于領館官網,即便你完全不懂英語,自行申請仍是通過可能性最高的申請途徑。
——美領館資深非移民簽證官羅柯栗
-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