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中行之常家莊園(圖文)
- 時間:2011-07-14 00:19:48 來源:愛旅行網 作者:traveler



晉中市城區也就是榆次區,與太原城區距離只有20多公里。其管轄范圍則包括了目前晉商大院文化所在的多數地方。從太原開車或搭乘公交前往都很方便。從太原火車站南坐上901路公交到頭就是榆次老城。接著坐12路公交到頭就是常家莊園了。2003年我去常家時的常家開放沒幾年,正大搞市場促銷活動。經過多年發展,現在的常家莊園已經是名聲在外。這次去的時候是周一。一片田野和平房中的大院依然顯眼。走進高大的門樓,面前就是一條長650米的東西街道,街道兩邊都曾經是常家的宅院。常家的宅子曾經號稱占地兩條街確是事實。而我們如今看到的連原來面積的一半都不到。所有開放的院落都在主街的北側。右手邊第一進院落是常氏宗祠。清代對民居建設有明確的制度規定。所以我們看到再富有的晉商人家的宅子也都是灰瓦正房三開間,和北京的四合院不同的是,晉中大院墻高,院大。單個院子不越制,而是在平面上延伸出院套院和上下樓層以及地窖。因此我們在走進大院的時候常有進入迷宮般的感覺。常家宗祠正房供奉著常家各代的牌位。柱頭和雀替上木雕、墻壁的磚雕繁雜而精細。南側有戲臺。西邊有門通往花園。花園中一處5壁磚雕極其精湛,居中一幅是八卦圖案。獅陣里一片可愛的各式石獅附近是一處高浮雕獅子照壁。居中的大獅子形象生動好像要走出照壁一樣。這也是很多游人拍照留影的地方之一。

花園西側是兩層的聽雨樓。樓前有取自安徽的觀賞石靈璧石,兩側長廊墻壁上的磚雕是采集的歷代名人書法和常家歷代的書法作品。再向南就出了這進院落。原來這是常家的書院石蕓軒。走出大門就又回到了那條東西主街上。走過石牌坊的第一個院落是進士第。一個有壽星佬形象的照壁將內部又劃分為2個子院。東側門上有嘉慶年間的“觀國光”匾。里面的兩進院廂房里是國產老電影展覽,院子里還放了一輛舊式綠漆摩托。多少有點懷舊的意思。西側的院子是養和堂,這是常家常萬達給十個孫子造的院子之一。下一個院落的牌匾上寫的是輞川別墅,現在是映像攝影展覽。無意間走進了幾個院落之間的花園“可園”。月季花正在綻放。綠樹蔥蘢中還有一個小院,無人,月亮門半開著,房間都上著鎖。主要幽靜的小院子在宏大的莊園里獨具一格,田園味道十足。回到正院,兩進院中的“輯熙”牌樓兩側的雙面墻壁上都是精美的磚雕。這個內院中的小牌樓和磚雕設計也是常家莊園里的慣例。當走出院門的時候發現門樓上的匾額成了“文魁”,挑檐的設計很飄逸。原來經過可園已經不知不覺的走進西邊另一個院里。貴和堂和廣和堂兩個院落相連,而又各自相對獨立。式樣基本一致。都軍府匾額下的照壁上的磚雕是無數的壽字。還有大吉祥、太平春之類的吉利話。每個細節都十分精湛。常家花園最好的院子是貴和堂,也是很多古裝影視劇的拍攝取景地。院落三進,每進間都有門樓牌坊。磚雕、木雕、石雕無一不精。最后一進的上下兩層建筑正屋還保存著舊式的家具陳設,院子中的槐花香氣也讓人難忘。即使是窗棱的設計也很細膩。大夫第是目前開放的最西側的院落。內部也分為兩個子院。大部分房間都上鎖。沒看到展出內容。
整個院落的北側是花園假山和人工湖沼余湖。站在觀稼閣上整個莊園盡收眼底。當我站在湖邊時,距離走進莊園門樓正好過去3個小時。如果仔細看時間還要翻倍。常家莊園確實很大,一般的旅行者不一定每院必進、每屋必看,但精華的地方還是值得細細品味。晉中大院里,常家開發算是晚些的。有的解說詞上說常家莊園比王家大院還要大。具體哪個面積大,是按原有的面積還是目前開放的面積?好像還沒有人詳細給出過答案。

花園西側是兩層的聽雨樓。樓前有取自安徽的觀賞石靈璧石,兩側長廊墻壁上的磚雕是采集的歷代名人書法和常家歷代的書法作品。再向南就出了這進院落。原來這是常家的書院石蕓軒。走出大門就又回到了那條東西主街上。走過石牌坊的第一個院落是進士第。一個有壽星佬形象的照壁將內部又劃分為2個子院。東側門上有嘉慶年間的“觀國光”匾。里面的兩進院廂房里是國產老電影展覽,院子里還放了一輛舊式綠漆摩托。多少有點懷舊的意思。西側的院子是養和堂,這是常家常萬達給十個孫子造的院子之一。下一個院落的牌匾上寫的是輞川別墅,現在是映像攝影展覽。無意間走進了幾個院落之間的花園“可園”。月季花正在綻放。綠樹蔥蘢中還有一個小院,無人,月亮門半開著,房間都上著鎖。主要幽靜的小院子在宏大的莊園里獨具一格,田園味道十足。回到正院,兩進院中的“輯熙”牌樓兩側的雙面墻壁上都是精美的磚雕。這個內院中的小牌樓和磚雕設計也是常家莊園里的慣例。當走出院門的時候發現門樓上的匾額成了“文魁”,挑檐的設計很飄逸。原來經過可園已經不知不覺的走進西邊另一個院里。貴和堂和廣和堂兩個院落相連,而又各自相對獨立。式樣基本一致。都軍府匾額下的照壁上的磚雕是無數的壽字。還有大吉祥、太平春之類的吉利話。每個細節都十分精湛。常家花園最好的院子是貴和堂,也是很多古裝影視劇的拍攝取景地。院落三進,每進間都有門樓牌坊。磚雕、木雕、石雕無一不精。最后一進的上下兩層建筑正屋還保存著舊式的家具陳設,院子中的槐花香氣也讓人難忘。即使是窗棱的設計也很細膩。大夫第是目前開放的最西側的院落。內部也分為兩個子院。大部分房間都上鎖。沒看到展出內容。
整個院落的北側是花園假山和人工湖沼余湖。站在觀稼閣上整個莊園盡收眼底。當我站在湖邊時,距離走進莊園門樓正好過去3個小時。如果仔細看時間還要翻倍。常家莊園確實很大,一般的旅行者不一定每院必進、每屋必看,但精華的地方還是值得細細品味。晉中大院里,常家開發算是晚些的。有的解說詞上說常家莊園比王家大院還要大。具體哪個面積大,是按原有的面積還是目前開放的面積?好像還沒有人詳細給出過答案。
常家莊園之所以能夠保留下現在的規模,與當年做為山西省榮軍院,安置朝鮮戰爭老傷殘戰士有關。而近年的開發與當時的晉中領導人耿彥波密不可分。王家大院是他的第一大手筆,而常家和榆次老城是后續。現在他在大同依然在搞古城面貌恢復。我是贊成在有條件的地方適度恢復老城面貌的。功過或許要過些年才有結論,而恢復的細節則是當下應該考慮清楚的。
-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