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友曝光黃金周景點亂象 建議成立反不文明聯盟
- 時間:2010-10-11 11:00:05 來源:網絡 作者:愛旅行網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里,外出旅游仍是很多人度假的首選,在踏訪名勝古跡、暢游青山綠水中,放松了身心,陶冶了情操。但在一些旅游景點,卻總有一些不文明現象讓人生厭。近幾天,許多網友都將自己節日期間拍攝到的不文明現象發到網上,并呼吁用“曝光”的方式提醒人們文明旅游。
各種不文明行為充斥景點
“長假出外游玩,可是草坪上除了果皮紙屑外,還有樹枝上掛著游客們熱了剛換下的衣服,花壇的圍欄成了擺設,而‘不準入內’的牌子也在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中失去了任何意義。”近日,在剛剛經歷了“十一”長假后,關于假日期間見聞的帖子也頻繁出現在網絡論壇上,帖子一出現就激起了千層浪,不僅點擊率迅速飆升,許多網友也紛紛跟帖發表自己的看法,不少網友還將長假中拍攝的游客不文明現象的照片在網上公示。
網民“西北行客”在一家網絡論壇上發帖,將自己國慶期間在西安大明宮遺址的見聞拍攝成圖上傳。該帖發出一天后,點擊量已經上萬,并引發網友熱議。在這組圖片中,網友們赫然發現,一些游人隨意丟棄垃圾,許多景觀被刻上“到此一游”的字跡。為了拍照留念,一些旅客展示各路“絕活”,有的爬上園區的佛像、雕塑、假山,有的一家老小“齊上陣”,不顧危險登上遺址的屋頂,一些宮殿微縮景觀的“宮門”甚至都被卸了下來。該網友在發帖中質問:文明游園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這僅僅是冰山一角。有網友披露,國慶期間的長沙橘子洲頭丹桂飄香,橘子累累。一些被桂花香味或者橘子吸引過去的游客“不走尋常路”,脫離“大部隊”踏上芳草地,有些被管理員勸住,才心有不甘地收手,有幾位身手“矯健”的游客,不折桂花不罷休,每人折了一束桂花揚長而去。
還有網民上載了在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拍下有游客用指甲剪的小刀,在竹林中刻下自己的名字留念的照片。此外,他還拍攝了公園里游客跨越攔阻繩攀爬上綠地公園的人造景觀和一些游客不顧草坪上的提示牌而隨意踐踏、駐扎聚餐的情景。
在杭州西湖,有網民則見證了游客說“方便”就“方便”,把風景區當成了大廁所的情景,不單是小孩,連母親也蹲在孩子身旁,在蘇堤上隨地大小便。
另據報道,“十一”長假期間,深圳大梅沙海濱公園在收獲了789948人次游客的同時,也“收獲”了658噸各類垃圾。耐人尋味的是,大梅沙海濱公園管理處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在7天假期中,10月3日單日垃圾量最大,達到136噸。最少的單日垃圾量出現在昨天,隨著入園人數降低到19000人次的最低值,單日垃圾量也隨之降低到40噸。
希望大家
日常生活中自律
在發帖號召網友曬出自己出游時發現的不文明行為的同時,不少網友紛紛呼吁游客旅游時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不要圖自己的一時之快,給城市形象抹黑。網友“無心魈”說:“我們一定要抵制外出旅游的不文明行為,而且也要要求自己嚴格遵守。發帖不只是為了曝光他們,而是為了讓大家自律。”
網友“布師”質疑,近年來人們能在黃金周期間大規模地出游,說明了我們物質生活條件的提高。但是,在物質條件極大改善的同時,我們的精神境界能不能再提高一點點呢?
“公園里,一個可愛的寶寶坐在少女雕塑上,也許若干年后,這個長大的寶寶也同樣會將自己的寶寶放在雕塑上,這樣的習慣難道真的要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嗎?”網友“sales”舉出這一實例,意在讓大家思考。
在談及自己發帖曝光不文明旅游行為時,網友“眉間尺”坦陳,長假出游中讓他意識到“文明”二字被許多人忽略了,他帖子中描寫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其實在我們生活中許多人包括他自己都發生過,“我發帖子不是只為了曝光文中的某一個人,而是希望大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律。”
網友“roseforever”為大家踴躍發帖大聲叫好,他認為種種不文明旅游行為不是因為我們沒素質,而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大家看到什么、拍到什么都在網上發個帖,互相提個醒,時間長了自然就能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
為了讓網友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自律和警醒,有細心的網友還專門將部分游客出游的不文明行為,冠之以“七宗罪”,在網上公布出來:一、臟:亂扔垃圾;二、吵:在飛機上、餐廳里,毫無顧忌地大聲喧嘩;三、搶:不講秩序,干什么都要搶先;四、粗:禁煙區依然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霧;五、懶:在宴席上把腳擱在椅子上,或者盤腿而坐;六、窘:即使西裝革履,也會蹲在街頭,或者干脆身著睡衣在酒店串門;七、潑:遇到糾紛時火氣大。
網友建議成立
“反不文明聯盟”
在其他一些熱門網絡論壇,類似的帖子還有很多。記者發現,與以往許多網絡曝光具有很大隨意性不同的是,在回帖中,較少出現網友的謾罵,更多的是建設性的意見和應對措施。
針對游客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的陋習,網友“千年極寒”建議應在景區增設垃圾箱、移動廁所等,進一步完善硬件設施;針對在景區隨處題字、亂涂亂畫的不文明行為,有不少網友認為可設立專門的涂鴉墻,對游客進行人性化引導。網友“小虎殿下”還建議,在一些微縮景觀應當設置必要的隔離設施,同時設立警示標識,提醒游客保護景點。
“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像現在這樣,將自己看到的不文明行為拍下來或者寫下來放到網絡上,我們整個社會就等于處處布滿監督的眼睛。”長假過后,雖然大家紛紛發帖曝光旅游中的不文明現象,但仍有網友擔心“曝光過后下一個長假仍一切照舊”,為此在網上建立“反不文明行為聯盟”的設想被一些網友提了出來。
“‘文明’兩個字被提到現在,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不遵守?就是因為還是缺少監督,這個聯盟能夠成立,那么就會形成一股無形的約束力。”提出該建議的網友希望成立的這個網上“反不文明行為聯盟”,可以在固定的論壇上,專門發表“文明帖”,“大家在平日生活中看到什么現象都能發布上來,讓不文明的人無所遁形。”
此外,有網友還呼吁旅游部門應該加強引導和管理,制止這些不文明行為。網友“過時不候”提出,景區應加強對游客行為舉止的引導和監督管理。景區可通過制作發布公益廣告、設立文明監督崗、評選文明游客等方式,教育引導游客文明游覽;還應對不文明游客加大處罰力度。旅游主管部門可對旅行社、景區履行教育游客職責實施有效管理和考核。
對不文明旅游行為
應強化法律責任
有業內人士提出,對不文明的旅游行為應強化法律責任。一些國家的有益做法值得借鑒。
業內人士建議,首先應該加大處罰力度,不能簡單地警告勸解了事。要讓有不文明行為的游客付出相應的罰金或者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業內人士專門援引了一個例子,前些年有一個國家的一些游客在意大利的教堂涂鴉,被本國游客錄像取證之后送回國內,這些游客有的被所屬公司開除,有的被罰款,甚至有大學生被勒令返回意大利對涂鴉進行清洗。
據了解,我國目前實行的《風景名勝區條例》屬于規范性質,執行起來力度不大。對此有專家建議,對不文明旅游行為,也應在單位、社會、城市乃至全國都建立不同層次的針對性強、力度大的法則和規范,這樣才能使不文明旅游者有所忌憚。(深圳特區報記者張檣)
《旅游文明公約》
您做到了幾條?
早在2006年國慶期間,國家旅游局就發布了《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要求中國公民游玩時遵守社會公德。其中包括:
1、維護環境衛生
2、遵守公共秩序
3、保護生態環境
4、保護文物古跡
5、愛惜公共設施
6、尊重別人權利
7、講究以禮待人
8、提倡健康娛樂
翻開《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上面開宗明義:“營造文明、和諧的旅游環境,關系到每位游客的切身利益。做文明游客是我們大家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