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姥山問鼎世界地質公園 地貌堪稱孤本(圖文)
- 時間:2010-10-08 15:21:35 來源:網絡 作者:愛旅行網
2010年10月3日,在希臘舉辦的“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以太姥山為代表性的寧德地質公園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喜獲“世界地質公園”稱號。早在2007年末,福建省寧德市聯(lián)合福鼎太姥山、屏南白水洋、福安白云山三家景區(qū),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申世”工作由此拉開序幕,經過近三年的積極申報,今日終于夢想成真。
太姥山地質公園
太姥山位于福建東北部沿海城市福鼎,枕溪面海,是太平洋西岸晶洞地帶上唯一的花崗巖峰叢--石蛋地貌景觀,同時兼有嶂谷巖洞、海岸島礁、海島湖泊、曲流高瀑等在內七大類地質遺跡,具有系統(tǒng)性、典型性、稀有性和觀賞性。太姥山完整記載著白堊紀以來西太平洋大陸邊緣地帶一段特殊的地質演化史,極具保護價值和科研意義。一億多年的地質演化,“成就”了太姥山作為晶洞花崗巖地質遺跡的“大觀園”的地位,加以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載體、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內涵,構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風景組合,使之成為一處集科考科教、觀光攬勝、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名勝區(qū),山岳、海岸、溪瀑、島嶼等自然景觀和畬族、白茶、古堡、民居等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太姥山早在漢武帝時期就被封作“天下第一山”,唐宋時期成為區(qū)域人文中心,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04年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2009年被建設部批準為中國國家自然遺產。
世界地質公園
世界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條件極其苛刻,公園除了必須具備特殊地質學意義、稀有性和美學價值以及兼具考古學、生態(tài)學、歷史與文化價值外,還要求其能得到有效管理和保護,能推動當地經社會濟發(fā)展和文化復興,能成為地學各學科相關科研、科教、培訓的基地。2000年之后開始推行,截止到目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世界地質公園網絡(GGN)共有70個成員,分布在全球19個國家,其中我國境內已有24處。
申世與保護
據介紹,太姥山風景名勝區(qū)管委會始終執(zhí)行保護性開發(fā)的原則,堅持保護第一、開發(fā)與保護相結合,穩(wěn)妥有序地挖掘和展現(xiàn)景區(qū)獨特的地質美學價值。近年來,太姥山在基礎設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新建了情人谷木棧道和葫蘆谷觀海棧道系統(tǒng),改擴建了太姥山博物館,利用4D電影、幻影成像等現(xiàn)代聲光電技術再現(xiàn)億萬年以來地質演化過程,頗受游人特別是青年學子的好評,前不久剛剛獲得推動青年旅游杰出貢獻獎。景區(qū)內的大崳山島,島上有“日月星”三個天然淡水湖,水質清澈,終年不涸,湖邊是萬畝高山草場,素有“南國天山”之美譽,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之一,深受驢友推崇。但為了保護崳山島的自然生態(tài)不受影響,島上每天僅限制接待800名游客。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在太姥山考察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工作時盛贊這里是地學知識的天堂,是十分完美的科普樂園——“這是一次天堂之旅”。
隨著太姥山正式獲得世界地質公園稱號,景區(qū)的知名度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海內外游客量激增。如何在保護與發(fā)展中尋得平衡點,探索出一條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之路,讓子孫后代都能領會到“山海川島”所展示的大自然魅力,將成為當地政府尤其是旅游管理部門面前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