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久久精品视频-日韩久草视频-日韩久草-国产成人短视频-国产成人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 地方政府“押寶”文化旅游業背后

  • 時間:2010-09-27 12:16:29  來源:網絡  作者:愛旅行網

  盡管過去5年來總共投入了超過6億元,河北邯鄲市的旅游龍頭項目廣府古城,看來仍難以搭上即將到來的“十一”長假這趟掘金順風車。

  這座位于邯鄲市區東北25公里永年縣廣府鎮,始建于隋末、成規模于元明的千年古城,城墻已大體修繕完畢,但規劃中要修復的21.5平方公里濕地,至今只有零零星星幾個小水洼,加起來不足5平方公里。據當地官員透露,古城內有幾處小景點單獨售票接待游客,實際收入少得可憐。

  仍處于前期開發階段的廣府古城,不過是國內諸多文化旅游項目的一個縮影,投資數額大,回報周期長,是這些項目面臨的共同尷尬。而作為幕后推手的地方政府,各懷心事,也各有苦衷。

  文化旅游入不敷出?

  集“古城、水城、太極城”為一體的廣府古城,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按邯鄲市的規劃,該項目總投資將達55億元。

  邯鄲市旅游局資源開發處處長馮才良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迄今為止,廣府古城只是一個重要的旅游資源,還不是真正的旅游產品,過去5年來,他們一直在做項目的基礎性工作,比如拆遷安置、古城墻修繕、濕地修復等,大規模的項目建設尚未展開。

  在有三千建城史的邯鄲,類似廣府古城的文化古跡不在少數,其中戰國時期的趙王陵,以及曹操建功立業之地鄴城,除少數幾個已開發外,大多數還處于“資源”狀態。

  邯鄲市旅游局局長房延生說,與自然風光景點相比,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要求更嚴格,比如廣府古城開發,首先要報文物部門審批,要找專業人員制定專門的保護規劃,開發建設同樣需要專業人士來做,以保證古文化和文物的原汁原味,因此文化旅游開發工作量更大,資金投入也多,回報期卻較長。

  正因如此,民間資金大量涌向自然風景區開發之時,古文化資源項目開發反而乏人問津。在邯鄲一個最明顯的對比就是,一家房地產商在漳河沿岸投資約20億元興建了一座集溫泉旅游、高爾夫球場于一體的休閑度假村,而僅僅5分鐘車程外的古鄴城遺址,卻長期備受冷落。

  工程浩大的廣府古城,同樣遇到融資難題。馮才良說,項目前期銀行和社會資本根本不愿意介入,市政府只有把擔子攬下來,希望將來景區成熟后有穩定的現金流回報,通過轉讓經營權來收回投資。

  天津歷史學學會理事、中國文化旅游和文化產業研究專家裴鈺認為,文化旅游的特點是“三高”,即高投資、高回報、高風險,一個地區的文化旅游要成氣候,不可能一蹴而就,像西安的兵馬俑、河南的嵩山少林寺,開發至今都有30年左右了,也就是過去5~10年間才呈現產業化發展的局面。

  但邯鄲市政府對廣府古城的成功開發信心滿滿。他們算了一筆賬:邯鄲交通方便,本市人口將近1000萬,周邊中原經濟區13市總人口達6000萬,2009年本地旅游收入將近60億元,只要投資到位,經營得當,未來3~5年內,廣府古城有望成為“世界級旅游景區”。

  醉翁之意不在酒

  文化旅游開發入不敷出的局面,不光邯鄲市政府官員要操心。據公開資料,“編鐘之鄉”湖北隨州市近年來在文物保護和開發方面投入達數億元,2008年斥資8000萬元建成的隨州博物館,也是免費對外開放,而其苦心開發的旅游產品——編鐘演奏和外出巡演,年收入只有100萬元上下。

  但這一切,似乎絲毫沒有妨礙地方政府的投資熱情。

  有報道稱,相傳是曹操出生地的安徽亳州,斥重金打造“曹操古里”系列文化旅游項目,包括總投資3320萬元的“曹操故居”,總投資超過5億元的曹氏莊園,以及總投資約6億元的古城旅游開發等等。

  連“煤都”淮南也聲稱要投資60億元建設文化科技動漫產業園,計劃于明年10月1日建成對游客開放。

  “城市要想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就要通過文化,因為文化才是有個性的,文化要讓大家看得見、摸得著,就要搞文化旅游。”淮南市副市長王誠對記者表示。

  著名旅游專家、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認為,如今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之爭,正是城市之間營銷競爭的生動體現。

  “現在的城市要提高知名度,必須進行城市營銷,實在拿不出很好的資源,只有搞一些噱頭。”劉思敏說。比如曹操墓真偽之爭,讓河南安陽在殷墟之外,又多了一張吸引人們眼球的“名片”。至于各地爭奪“花果山原址”或“西門慶故里”之類的鬧劇,就有點讓人啼笑皆非了。

  但劉思敏承認,不管怎么樣,文化旅游一旦發展起來,城市營銷的目的就達到了,同時會逐步提升城市的旅游環境,而旅游環境與居住環境、投資環境,很大程度上是重疊的,換句話說,旅游環境好的地方,交通、酒店等基礎設施必然比較完善。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看,旅游開發很容易成為抓手,與整個城市的發展統一起來。”劉思敏說。

  馮才良也說,九寨溝那么山高溝深的地方,過去誰知道?通過發展旅游大家都認識了,知名度提高,人流密集了,就會帶動物資流、信息流和資金流。

  在河南焦作民間流傳著一句玩笑話:當地8年里只來過一個副部級官員,云臺山風景區旅游火起來以后,一年就來了十多個副部級以上的高官。

  事實也證明,盡管廣府古城景區門票收入差強人意,但作為文化旅游名城邯鄲的一張新名片,還是引起中央高層關注,近年來數位國家領導人都曾親臨當地視察。

  搖擺的代價

  裴鈺分析說,如今各地的發展模式和產業布局,大都由地方政府主導,如果地方經濟以旅游業為核心,或希望打旅游業這張牌另有所圖,必定會舉全市之力投入。

  借近日曹操墓之爭大搞城市營銷的安徽亳州,便是最新例子。據該市《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報告》顯示,其三產比例中以服務業居首,裴鈺認為,這一產業結構本身決定了它對包括曹操墓在內的文化旅游話題會積極利用,在這方面投入更多也是正常的。

  但不少城市的戰略顯得有些搖擺。比如一直以工業立市的河北豐潤,一度推出“曹雪芹故里”的城市名片,近年重點投資動車制造,城市名片就換成了“中國動車第一城”。

  裴鈺說,有些城市看到文化旅游的潛在好處,很想做,但又舍不得投入,不能全力去做,畢竟中國大多數城市仍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更多傾向于發展工業。

  對計劃投入巨資興建廣府古城的邯鄲,也有當地人士為其旅游業到底能扮演什么角色感到擔憂。他們說,邯鄲早已是一個工業城市,主導產業是鋼鐵、煤炭和電力,市政府領導班子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那上面,開始重視挖掘文化古城的旅游資源固然是好的開端,但到底能持續多久,有沒有足夠的耐心,還是個問題。

  “文化旅游開發本身耗時耗力,急功近利者難免會失敗,”劉思敏說,“如果政府決心不足,或另有想法,本來要投資100億元,結果投了幾個億就停下,肯定不倫不類,最終還會對寶貴的文化資源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

相關信息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愛旅行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