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救援,撐好這把“保護傘”
- 時間:2010-08-16 14:55:29 來源:網絡 作者:愛旅行網
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線,打造看護旅游生命線的“急救醫生”——旅游緊急救援體系,已成為各級旅游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今年6月17日,國家旅游局與國際SOS在京簽署了聯合制定《旅游緊急救援服務規范》國家標準的合作協議;7月,云南省成立了云南途安旅游安全保障救援中心。以制定標準、成立救援中心為牽動,全國旅游救援體系正抓緊構建。
前不久,國家旅游局與國際SOS在北京簽署了聯合制定《旅游緊急救援服務規范》國家標準的合作協議。記者日前獲悉,國際SOS已完成《旅游緊急救援服務規范》國家標準的框架設計,并通過國家旅游局初步審查。起草組專家在8月赴景區、旅行社、酒店、旅游救援公司等單位開展實地調研,以進一步充實完善服務規范。
旅游救援服務尚處起步階段
據了解,旅游救援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末期的歐洲,目前服務范圍已擴大到全球,其服務內容也由當初的為游客提供拖車服務等簡單項目,逐漸擴大到安排和介紹醫院、醫療狀況跟蹤、病人轉院或轉送回國等醫療援助,以及為客人查找丟失的行李或旅行證件、緊急信息傳遞、現金借款、訴訟費援助等非醫療援助項目。
“20世紀80年代中期,旅游救援傳到我國,但當時僅是為海外客人提供相應的服務?!敝袊糜窝芯吭郝糜伟踩芯炕乜妥芯繂T翟向坤介紹,目前中國旅游救援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僅有零星機構提供旅游救援服務。
記者了解到,與快速發展的中國旅游業相比,國內旅游救援機構數量少、規模小、整體發展緩慢。目前在國內從事旅游救援業務的主要是外資企業,如國際SOS、蒙迪艾爾旅行援助服務有限公司、曼弗雷國際救援公司等。本土旅游救援機構只有中國國際旅行社旅行救援中心、云南途安旅游安全保障救援中心等為數不多的幾家。相對于我國旅游行業近2萬家旅行社、年19億人次的國內旅游規模而言,這個數字明顯偏少。
翟向坤說,目前我國旅游救援服務存在諸多問題,包括旅游救援法律法規建設與實踐發展未能同步,并滯后于中國旅游業發展;尚未真正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統一聯動的旅游救援機制;已有了初步的旅游救援機構,但效率不高,難以形成有效的社會聯動系統;旅游救援資源配置不合理,救援裝備數量不足,救援能力差等,旅游救援體系構建迫在眉睫。
救援服務市場有待開發
成立于1991年2月的中國國際旅行社旅游救援中心是國內最早從事旅游救援的專業機構,目前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旅游救援網絡,在全國有120多家分支機構,和境內外多家保險公司及境外多家救援公司有救援代理業務,成功完成了6000多件救援。
“旅游救援和傳統保險在旅游中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保險只是一種資金支持,事后保障。旅游救援是旅游前、中、后的全程服務與保障,將傳統保險的事后理賠服務往前延伸到事故發生時的有效救援?!敝袊鴩H旅行社旅游救援中心總經理高喜善介紹。
高喜善說,以今年7月熱門的南非游來說,一旦游客在南非患病,只能自己付費先入住醫院,待回國后再拿著收費單據向保險公司索賠。然而在國外動個手術,手術費再加上陪護費、律師費等等,可能動輒花費數十萬元,一般游客不會帶這么多錢去旅游,更何況一人孤零在外,患病后肯定沒有精力來應對種種事項。這時候旅游救援的便利性就凸現出來。“游客只要撥打救援公司的電話求助,救援公司會根據游客的位置通知最近的一個救援點實施就地救援,所需資金只要在保險金額以內,救援公司可以墊付所有費用?!备呦采普f。
高喜善認為,目前入境游客購買保險的比例基本已達到100%%,而國內出境游客和國內游客購買保險的比例還比較小,國內旅游救援服務市場有待開發。
應充分發揮旅游保險作用
面對我國旅游救援服務薄弱的現狀,如何調動各方面的緊急救援資源、加快推進我國旅游救援體系構建呢?對此,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保險系主任劉子操給出了建議: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緊急救援中的作用。
“保險的根本宗旨在于通過事前的承保和事中對事件的及時處理、事后的及時理賠,降低社會和生活中的可能損失,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這與社會救援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劉子操認為,大量社會救援行動單純靠各級政府的專業救援力量遠遠不夠。“一是財力上無法承受。社會救援盡管面對的是小規模的突發事件,但由于數量龐大,所需要支出的費用極其可觀,政府難以承擔。經費緊張必然導致裝備、人員的不足和短缺,從而無力進行大量的社會救援。二是能力上無法勝任。突發事件層出不窮,僅靠政府一己之力是無法應付的。”
劉子操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救援服務商業化是一種必然趨勢。此外,在救援過程中,保險公司完善的電話、電子信息系統可以為社會救援工作提供強大的信息支持。
為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緊急救援中的作用,劉子操指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
一是保險公司應大力開發緊急救援保險,將一般的保險事后理賠服務向前延伸到事故發生時的“立即”援助,使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之后,可以享受到國際國內的及時救援服務。
二是加快與國際救援組織的合作。目前我國已有保險公司與國際SOS、安盛、優普等國際救援機構展開合作,但這種合作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上。保險公司與國際救援機構的合作可以進一步拓寬、加深,不僅面向海外業務,而且也要更多地面向國內業務。在產品上除現有險種外,在車險、壽險等方面也要有所突破。
三是政府要發揮商業保險在緊急救援體系中的作用。要本著來自于社會、依靠社會力量、服務于社會的原則,整合社會救援力量,調動各個方面的緊急救援資源。特別要注意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在政策上適當傾斜,將那些政府不好辦或者辦不好的事情以一定的方式委托保險公司來完成,并給予適當的補貼,鼓勵保險公司經辦。
政府引導構建救援體系
據了解,在我國香港和西方等救援產業發達的地區和國家,政府沒有簡單地把救援工作丟給商業救援公司,而是通過制定國家救援服務標準、財政撥款、政策優惠等措施,積極引導構建救援體系。
香港:政府撥款支持救援組織
在香港非常著名的救援隊香港民眾安全隊是香港保安局下的輔助制服部隊,其核心成員是20多名屬于政府公務員的專職隊員,但參與的志愿者多達3600人,還有3200多名12歲到17歲的少年團成員。香港政府每年為民安隊撥款7000萬港幣。平時志愿者輪流在民安隊值班,不領薪酬只拿補助,原雇工單位不扣工資,這些條文已經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澳大利亞:有資質的志愿者
擔任救援人員澳大利亞對救援工作高度重視,不僅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還有專門的政府機構、社會團體、專職人員與大量志愿者參與應急救援工作。但在澳大利亞政府應急機構內工作人員較少,各類應急救援機構中的職業救援人員也不多,救援時主要依賴成千上萬訓練有素的志愿者,所有志愿者都必須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培訓,掌握各種救援技能,取得全國通行的資質,政府應急管理機構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救援裝備。
美國:救援協會享受政策優惠
美國救援協會是全國性的救援組織,成立于1950年。美國的救援協會是全社會安全保障體系的一部分并得到政府的優惠政策,如救援協會、救援中心的辦公地點由政府提供;救援協會購置車輛、器材等享受免稅;救援志愿者參加培訓和救援工作時,所就職的部門須無條件支持,不得扣薪水;援助工作與軍隊、警察、保險、醫療等部門密切合作,救援中廣泛使用的直升機由軍隊提供,救援狗由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