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0年上海恐被水淹 專家:建方舟不難
- 時間:2010-08-07 22:26:27 來源:網絡 作者:愛旅行網
世博園里談天 諾亞方舟
瓦努阿圖、馬爾代夫、斐濟、基里巴斯、圖瓦盧,一個個島國面臨著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在浦西園區,中國船舶館(網上船舶館)卻暢想著船舶作為陸地的延伸,一艘“海上航行城市”將讓人類從此從陸地邁向海洋。一旦島國真的被海洋淹沒,“海上城市”是否真能成為他們的棲身之所呢?
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的冰雪若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6米。 新華社資料圖
館內展示的“漂移農場船”是海上城市的食物供應站 新華社資料圖片
昨天,江南造船(集團)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技術角度來說,類似《2012》電影中的諾亞方舟建造起來并不難,但人類應該能夠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如果海面上升6米,上海大部分被淹
在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德國不來梅案例館,放置了2張模擬冰桌,其中放了一個聽筒,播放著來自南極海洋的聲音。昨天,記者拿起聽筒仔細一聽,從南極海洋“傳來”的只是一些類似冰塊碰撞聲和企鵝的叫聲,根本不是在海邊常聽到的“嘩嘩”海浪聲。
擦拭第一臺冰桌屏幕上的“霧氣”,屏幕上卻只留下1道思考題:如果南極的冰全部融化,上海將會怎樣?據介紹,南極洲有4500米厚的冰層,占全球冰層的90%以上,還蘊含了全球75%的淡水。如果南極的冰全部融化,海平面就將上升60米。在這一模擬圖的正中,有一個鮮明的溫度計,只要拿手指撥動溫度計,讓其溫度慢慢上升,就可以看到南極洲的冰塊迅速融化,隨后上海附近的海水大漲,浦東標志性建筑東方明珠被淹沒一小半,隨著溫度越來越高,上海整個城市均被淹沒。“如果海平面上升60米,上海包括絕大多數海拔較低的城市均會受到海洋的威脅。”工作人員說。
如果海平面不是上升60米,而只上升6米,上海將會怎樣?在第二塊冰桌上,你將看到,80%被冰雪覆蓋的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6米,上海城市的大部分地區和周圍地區也都會被海水淹沒。
雖然南極、格陵蘭島的冰層融化看似遙遙無期,但工作人員表示:“溫度計沒有詳細的刻度,它只是一個模擬圖,卻用畫面告訴人類來自全球變暖的根本威脅。人類應當正視這一現實,并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
2050年,臨海三角洲人可能得遷移
日前,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主席帕喬里在世博園遠大館發表演講時透露,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正在加快。
他舉出了一組詳盡數據加以佐證。從全球氣溫有儀器記錄以來(從1850年起)算起,1995-2006年被列為最暖的12年,全球溫度升高0.76℃。從1961年至2003年,全球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1.8毫米,其中1993年至2003年間,海面上升的速度加快了,每年達到3.1毫米。整個20世紀,估計海平面升高了0.17米。
目前,全球有近3億人生活在40個三角洲上,其中包括了中國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按照目前海平面上升的趨勢,到2050年,生活在臨海三角洲上的人可能不得不遷移。
他透露,在近海岸地區,也就是在海拔100米、離海岸線100公里附近的人口分別在6億和12億左右,占世界人口的10%至23%。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對海邊的城市威脅加大。他解釋說,如同上海一樣,城市靠海、人口密度大,擁有眾多商業、地產設施,一旦海平面持續上升,后果將不堪設想。
未來可移居大航母般的“海上之城”
江南造船(集團)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若不考慮成本,造起來不復雜
一個個島國以及臨海城市都面臨著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的威脅。但在浦西園區,中國船舶館卻提出了一個大膽設想——讓人類從此移居海上。
“海上城市”設施俱全
在中國船舶館的創意走廊上,一座縮小后還長達30余米的巨型船舶緩緩“駛入”參觀者的視線。在船舶停穩之后,參觀者分為5組,分別在船首、中央區以及船尾部位開始為“海上城市”進行設計。
只見參觀者在空中用手觸摸一下建筑圖標,就可以選擇要搭建的直升機機坪、測繪塔、科技中心等以及學校、醫院、電影院等各種生活娛樂設施,然后將它們拈起再“放入”船上,如此一來,一座“海上城市”迅速出現在參觀者面前。
專家介紹說,這不僅僅是一艘海上巨無霸型船舶,它還擁有強大的環境監測能力。為了解決能源問題,設計者又在船舶尾部甲板區域安排了巨大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站,這些設施為船舶源源不斷提供清潔的能源。
為了讓“海上航行城市”沒有后顧之憂,中國船舶館還設計了一系列配套船舶。館內展示的“漂移農場船”就是未來的食物供應站。“漂移農場船”的概念船設計總長330米、寬60米,上下共分4層,包括家禽飼養區、食品加工區等8大區。該船第四層專門設置了一個海水淡化區,對海水進行脫鹽淡化,經過淡化處理后的海水可以達到直飲水標準。同時,船上還開辟了現代農場、畜牧場以及淡水魚養殖區。
諾亞方舟建造難度不大
電影《2012》中,有一句臺詞大意是“只有中國人才能完成‘諾亞方舟’”。對江南造船(集團)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的采訪就從這句臺詞開始。
胡可一表示,“只有中國人能完成”意味著中國的造船能力全球位居前列,擁有大量重量級的造船廠,同時又有素質較高的豐富勞動力。此外,還有一個理由。他笑著說:“中國還擁有全球海拔最高的喜馬拉雅山,如果真像電影中展現的海平面急劇上升,最安全的地方當然是中國。”
胡可一告訴記者,如果只是從技術角度來點評電影中的“諾亞方舟”,即使以目前的技術基礎來看,建造這艘船的難度也不大。“關鍵是船的容量要大,還要能夠漂浮起來。”胡可一認為,至于這艘船的航行性能以及船體的材質要求,從電影中來看,并沒有太多硬性要求,只要具備基本動力即可。因此,“諾亞方舟”在他眼中,只能被稱為是海上“漂浮物”。
他介紹說,中國船舶館開展了船舶創意設計大賽。作為評委,他不能過多透露詳情,但從目前征集到的作品來看,越來越多的作品展現了人類移居海上的夢想,“海上航行城市”、“漂移農場船”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不考慮建造成本問題,‘海上航行城市’建造起來也不復雜。”他表示,只要將這艘船分解開來,其實就是一個個功能模塊拼裝而成,包括能源模塊、居住模塊、淡水制造存儲模塊等等。“它的功能設施較為齊全,這就需要提升整體的科技水平,而不只是造船技術一項,需要成千上萬個材料供應商共同為它工作。”
關鍵在于減緩氣候變暖
對于島國以及沿海的城市來說,如果遭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脅,遷移到海拔高的島嶼、陸地是一條退路,但是,如果人類不加以控制或者找不到解決方案,海平面還會持續不斷地上升,因此移居海上看起來似乎是個一勞永逸的辦法。
然而,單單是一艘“海上航行城市”,并不足以讓人類安逸的生活,還需要建造諸多如農場船的配套船只,如同航空母艦的編隊,各艘船將持續不斷地供應“海上航行城市”,這才會最終擺脫人類對陸地的依賴。
他表示,假想人類今后真的可以在海洋上生活,冰川融化之后或許還可以提供更多的海上航路。“北冰洋融化之后,就會開辟諸多新的海上航路。連通中國和北美可以直接從北冰洋航路通行。”
不過,胡可一表示,現在談“諾亞方舟”、“海上航行城市”還為時過早,畢竟海平面上升是個極其緩慢的過程,人類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可以找到解決辦法。“在我小時候,上海還面臨過沉降問題。最后采取倒灌地下水的辦法,也基本解決了這一麻煩。”因此,他認為,只要目前控制住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人類最終在不斷嘗試中能夠找到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