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大埔欲打造中國小吃新品牌
- 時間:2010-08-07 22:21:42 來源:網絡 作者:愛旅行網
地處梅、韓、汀三江交匯的廣東梅州大埔縣,一直扮演著為客家人越洋出海的交通樞紐和商旅重地,同時也能夠博采眾長,兼容各地風味。據了解,傳統的大埔飲食受閩贛客家菜、潮汕飲食以及“官府文化”的交互影響而呈現出紛繁多彩、美味云集的成因。
據大埔旅游局長黃周水曾介紹,大埔美食現有兩百多種,有些美食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按當地人的說法,“大埔的小吃各色各樣,吃一個星期都吃不完。”
“客家人從中原遷徙到南方山區時,把中原飲食文化也隨之帶來。然而,聰明的大埔客家人把當地種植的谷類等原料同中原飲食文化、烹調技術充分融合,形成了獨特的飲食習俗和菜肴品種。”廣東烹飪協會客家菜專業委員會主任陳鋼文表示,每道客家菜都能看出客家文化在遷徙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智慧的結晶。
“客家釀豆腐,就起源于中原的民間習慣——逢年過節包餃子。”陳鋼文進一步說到,早期的客家居民剛來山區時生活條件艱苦、交通閉塞,不易獲得其它食物,因此耐久性較強的加工制品成為了客家飲食中的主流。“鹽焗雞就是客家人的發明。戰亂時很多客家人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把雞鴨等鮮肉放在鹽缸里儲存,方便攜帶,隨時拿出來也可以吃。”
而今,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山區經濟的繁榮,對外經貿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從客家山區走出來的海外僑胞回鄉探親、投資、旅游的人數的增加,客家菜也在不斷地發展前進。
“比如紅燒海參,便是融合了印尼華人回來探親時帶回來的食料,還有燕窩,是引入了泰國的。”陳鋼文介紹。
“生態、綠色、營養、健康”是大埔小吃的特征。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富饒的物產為大埔小吃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據了解,大埔縣各大香稻基地、粟米種植基地、竹筍、仙人草、蔬菜等基地均采用無公害、無污染的有機材料。
“我們計劃申報‘中國小吃名縣’稱號,現已通過了初步的評審。若申請成功后,對大埔旅游產業發展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大埔縣辦公室楊耀文向記者透露,大埔縣正全力打造大規模的“小吃”產業經濟鏈。“希望能和沙縣小吃一樣打造中國新的小吃品牌。”
目前,大埔縣出臺了系列舉措鼓勵挖掘有代表性的大埔特色小吃和風味菜肴,經過統一包裝后形成完整的大埔特色菜系。“我們將鼓勵投資三百多萬元推動大埔餐飲企業的研發與發展,進一步帶動當地農民擴大再就業。”(作者 楊薇 丘佳納 楊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