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城門的建國門(3)
- 時間:2010-08-07 22:17:26 來源:網絡 作者:愛旅行網
用庚子賠款建起的北京俱樂部——國際俱樂部的前身
在建外大街東北側,即國際大廈西側隔一條馬路,就是國際俱樂部。國際俱樂部雖然是1973年才從臺基廠大街8號遷到建外大街21號,但是因為從1911年始建于今已96年,所以在建外大街,可以稱其為“歷史悠久的國際俱樂部”。據有關文章載:國際俱樂部的前身叫北京俱樂部。
北京俱樂部是用庚子賠款的一部分在1911年建起的。1937年“七七”事變前,當時的北京俱樂部曾更名為“西紳總會”,來者多為所謂紳士派的西方人。解放后國家接管時正式更名為北京國際俱樂部。
搬到建外大街的國際俱樂部,不僅環境優美,面積也比原來增加了好幾倍。國際俱樂部在駐華使節及國際友人中享有很高聲望,2002年和2005年美國
總統布什訪華期間,都曾下榻國際俱樂部飯店,足見其名不虛傳。
秀水街——走過改革開放20年
從北京友誼商店往東走,過了祁家園外交人員公寓,就是享譽中外的“秀水街”。秀水街因地處“秀水東街”而得名。從當年不足200米長,狹窄簡陋的老秀水街市場,到今天新型現代化設施的新秀水街大廈,“秀水街”已經走過改革開放20多年了。最早的秀水街市場成立于1980年,不過就是幾家商戶自發形成的馬路市場。因為除了使館和外交公寓外,住戶并不多,所以當時誰都沒有看好這個市場。但恰恰是這樣的地理位置,才成就了秀水街市場的“突起”。當年到北京旅游的客人有“登長城
、游故宮
、吃烤鴨、逛秀水”之說,足見秀水街在中外游客心目中的地位。
2005年,老秀水街市場東側拔起了一座具有現代化設施的6層商廈,這就是新秀水街大廈。走過了改革開放后的20多年,秀水街市場終于從原來簡陋的街中攤位,變成了全新設施的具有秀水特色的“店中街
”,是老秀水街市場的3倍還要多。
第一機床廠——建外大街資歷最老的國有企業
建外大街南側一帶是建國以后在北京享有很高聲望的第一機床廠,也是建外大街資歷最老的國有企業。第一機床廠占地面積非常大,據在第一機床廠工作多年的李師傅說,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連馬路北側豫王墳和祁家園外交人員公寓一帶都在第一機床廠管理范圍之內。后來隨著各單位在馬路北側蓋起的一座座家屬宿舍樓,第一機床廠的廠區就定在了馬路南側。
據老師傅回憶說,第一機床廠的前身在東城區方家胡同,最早是日本人辦的槍支機械修理所,北京解放后,由國家接管后建起了第一機床廠,一開始也是修理機械,后來逐漸發展成生產機床、銑床、龍門刨的大型工廠。
2002年開始,隨著CBD中央商務區的劃定,第一機床廠也開始向郊區外遷。2005年,“第一機床廠”廠標被最后拆除,在建外大街走過近60個年頭,第一機床廠終于完成了全部搬往順義的外遷。如今,在第一機床廠的廠區原址,最早蓋成的一座座建外SOHO大樓已成規模,凱德大廈、銀泰大廈已完工,北京電視臺和財源國際中心建設在即。曾經是無限輝煌的土地上,又是一派充滿了生機的火熱。
在建外大街,還有上個世紀80年代早期開發的國貿中心、京倫飯店以及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賽特大廈等,正是這些遍布在建外大街兩側的幾十座高樓大廈,造就了建外大街的壯觀、繁華和獨具的“洋氣”,也為我們勾勒出了CBD商務區一幅光彩奪目的美麗畫卷。
(責任編輯:耿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