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密宗尼姑生活探秘[圖]
- 時間:2010-08-07 21:59:00 來源:網絡 作者:愛旅行網
尼姑在演練用于宗教儀式的舞蹈
在虔誠地將畢生奉獻給藏傳佛教信仰的信徒中,不僅有那些強悍的男性,還有一些純潔溫柔的女性。她們被稱作尼姑。她們遠離塵世,在門閂緊閉的尼庵(尼姑寺)中苦讀經文、虔誠祈禱、恪守戒律、自我磨難,努力以一顆圣潔之心,去叩響她們理想中的“超然世界”之門……
在西藏,有很多寺廟,其中喇嘛廟居多,尼姑庵較少。但也有一些挺有名的,如在拉薩就有米米欽熱寺(遺址)、嘎麗寺、朗古寺、倉宮寺和阿乃昌庫寺等尼姑庵。改革前,西藏的尼姑庵常常是人滿為患,近年來不但有許多舊日的尼姑重返尼姑庵,而且還有一些年輕姑娘和少婦進庵削發為尼。
在尼姑庵修行的尼姑,有的來自貴族或富商之家,有的來自破落的名門,有的來自平民百姓之家。一個女孩到尼姑庵修行,首先要找一位老尼當規范師,負責對她道德品行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再請著名的活佛替她剃度,活佛祈禱念經后,剪去小女孩頭上最后一綹發絲,表明她六根清凈,無牽無掛。
阿瓊南宗三丹培林的每位尼姑從出離家門,獨身修道,加入教團組織,居住寺院,開始她們新的生活-宗教生活,都要經過一定的程序,每位出家入寺或受持“三歸”,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三寶者,必須身體健康,篤信宗教,堅守戒律,一心學經,方可入寺。
剃度入寺
剃發,是佛教徒出家接受戒律的一種規定。阿瓊南宗三丹瓊培林的每位尼姑出家入寺前,一般要在寺院找一位道行高,學問好,在寺內有一定聲望,已入殿課誦,即正式納入寺院組織的尼姑,作自己的“依止師”,這位“依止師”也須得寺院同意后,方可收其為弟子,然后由“依止師”在其佛堂內為新的弟子舉行剃度儀式。為新弟子剃除頭頂發辮,供于佛祖釋迦牟尼像前,穿法衣,賜法名,授沙彌尼戒,成為沙彌尼。
做尼姑需考試
藏傳佛教各大寺院為了控制、管制、管理僧尼而設有一種入殿儀制。在阿瓊南宗尼姑寺,剃度入寺的尼姑首先要經過“依止師”逐字逐句,手把手地教授該教派所修習的各種教理教法,特別是要掌握、諳熟“日常課誦”的基本內容,通過試經的考試,合格者方可吸納為該教團組織或這個寺院的正式尼姑,并有資格參加寺院舉行的各種法事儀軌。
初入殿要交錢、請吃飯
一般每位新入寺的尼姑第一次入殿(進入大經堂)參加“日常課誦”時,要獻哈達,以個人的力所能及給寺院贈送茶葉等禮品,或5至10元錢。這位尼姑要磕頭禮佛三至七次,便可列入“日常課誦”之席。從此隸屬于這個寺院,取得該寺尼姑的資格。這套入殿儀制程序,在藏傳佛教各個寺院的具體做法各不相同,有簡有繁。
舊時尼姑庵,新來的女尼還要請全庵尼姑吃喝,宴請一天的可以得到“頃則”的名分,宴請兩天的可以得到"齊澤古雪"的名份,取得這兩種名份的尼姑,可以不參加集體念經,免除一切勞役。除請吃喝外,視家境情況,新來的尼姑還要給尼庵或送陶壺、或送青稞、或送酥油、或送卡墊等供奉。
如果規范不識字,新來的尼姑還要請一位經師,教她讀經。先學藏文,然后學“噶洛瑪”經(文殊頌),再學“卓瑪堆巴”經(度姆頌)。此外,還要讀“喇嘛曲巴”、“莫龍朗吉”、“喬瓦久珠”和“卓瑪朗當瑪尼”等佛經著作。
[1] [2] [3] [4] [5] [下一頁]
-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