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耳其圣索菲亞教堂
- 時間:2010-07-23 18:22:19 來源:愛旅行網(wǎng) 作者:愛旅行網(wǎng)
Sophia一字其實意指基督或神的智慧,素檀麥何密二世一攻下當時君士坦丁堡這個基督教最重要的據(jù)點時故意地挑上了象征東正教榮耀的圣索菲亞教堂,移走祭壇、基督教圣像、遺物、用漆涂掉馬賽克鑲嵌畫,代之以星月、可蘭經(jīng)讀經(jīng)臺、往麥加朝拜的朝拜龕、增建回教尖塔,唯二不變的是名稱-神的智慧和功能。圣索菲亞始建于公元325年,后受損于戰(zhàn)亂,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為標榜自己的文治武功進行重建,它作為基督教的宮廷教堂,整整持續(xù)了9個世紀。
從Basilica(教堂)變成Cami(清真寺)的圣索菲亞(Ayasofya),再變成現(xiàn)在兩教圖騰和平共存的模樣,圣索菲亞是夠傳奇,也夠獨一無二了,更重要的是興建及改建者都是基督教世界及回教世界數(shù)一數(shù)二的建筑師,特別是受命改變圣菲索亞宗教性格的錫南(Sinan)及十九世紀末的瑞士佛薩提兄弟檔(Fossati)。 錫南是回教世界最偉大的建筑師,在他整理圣索菲亞之前,圣索菲亞經(jīng)歷了十三世紀初第四次東征十字軍的破壞,不過錫南讓它再次活了過來,他以拜占庭式的廣場布局及圓頂十字架結(jié)構(gòu)(Byzantine Domed Cross Plan),讓圣索菲亞在舊有架構(gòu)中增添新的鄂圖曼風(fēng)格;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圣索菲亞則是佛薩提兄弟大幅改建的結(jié)果,據(jù)說他們倆花了相當于兩百萬美金翻修圣索菲亞,成果當然非凡。
1932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將索菲亞改成博物館,長期被掩蓋住的拜占庭馬賽克鑲嵌藝術(shù)瑰寶得以從見天日,也因此回教和基督教在此共和了,仰望掛在圓頂上、寫著穆罕默德的阿拉伯文金字大圓盤,和更高處圣母抱基督的馬賽克拼貼,自然地同聚一堂,那種來自宗教的感動,遠比世界那一座建筑更教人泫然欲泣。
公元1453年6月,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攻入了君士坦丁堡,終于走進了他朝思暮想的圣索非亞大教堂。他下令將教堂內(nèi)所有拜占庭的壁畫全部用灰漿遮蓋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并將大教堂改為清真寺,還在周圍修建了4個高大的尖塔,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圣索非亞大教堂的面貌。
它既有羅馬建筑的特色,又有東方藝術(shù)的韻味,成為了伊斯坦布爾最有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建筑。
圣索菲亞大教堂現(xiàn)在被稱為阿亞索菲亞博物館(Ayasofya Muzesi),勿庸置疑的它是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巨大的圓頂直徑達33米,離地高55米。站在這里,其莊嚴肅穆似乎能使時光停滯,拜占庭文化的典范──馬賽克畫在此處可讓游客一飽眼福。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0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