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香檳——女人的一聲嘆息
- 時間:2010-08-05 18:39:57 來源:網絡 作者:愛旅行網
法國香檳區,在巴黎東北方向200公里處,那里因生產香檳氣泡酒而聞名世界。現在,世界各地都在生產氣泡酒,但香檳卻永遠是氣泡酒的典范。不僅因為品質優雅細致,更因為這里香檳酒多元的風格,是其它產區無法比擬的。
香檳是法國最早成立的AOC(法定產區)。所以,只有從法國香檳區內生產出來的氣泡酒,才能稱為“香檳”。1668年,香檳區一位叫佩里儂的傳教士喝膩了酒體濃厚的葡萄酒,突發奇想要釀一種甘甜清爽的葡萄酒。他像個化學家一般,將各種葡萄酒勾兌后,用軟木塞密封,放進酒窖。第二年春天,當他取出酒瓶,發現瓶內酒色清澈明亮,一搖酒瓶,“砰”的一聲瓶塞不翼而飛。就在酒噴出來的一剎那,芳香也四處彌漫開來……一種世上最浪漫的東西就此出生了。今天,在埃佩爾奈香檳大道上,依然聳立著佩里儂的雕塑,人們為感謝他獨特的貢獻,紛紛向他獻花環。 “砰!”那是開香檳發出的悅耳聲音———這也許是我們對香檳的最早的記憶。不過在法國的香檳區,品嘗了不下50種的香檳,我卻從沒聽到過這聲音。不由地,心中打了問號。 一個故事給了我答案。
在香檳區一個叫沙隆的地方,有扇美麗的圣克羅伊門,那是1770年專門為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修建的。那時,她正帶著無數香檳趕往巴黎,要去跟路易十六結婚———這個姑娘要當王后了!經過圣克羅伊門,看到歡送的人群,開心的瑪麗“砰”的一聲打開香檳,灑向歡樂的人群。 1789年法國大革命,瑪麗王后和路易十六從巴黎倉皇出逃。當她們逃到圣克羅伊門時,被逮捕了。感時花濺淚,面對圣克羅伊門,傷心之極的瑪麗再一次打開一瓶香檳,聽不到“砰”的一聲,伴著瓶塞的擰動,聽到的是瑪麗一聲絕望的嘆息。后來,為紀念瑪麗王后,香檳區的人除了在盛典上將香檳弄出聲響外,平時開啟香檳,習慣于動作輕微,只聽得見氣泡微弱的聲響,香檳人稱之為“女人的嘆息”。 香檳不單是開胃酒,它也可以用來配菜。在著名的MOET&CHANON家族的午宴上,主人一下子拿出6瓶不同年份和色澤的香檳酒。第一瓶淺黃色香檳,主人說是用來配餐桌上擺放著的餐具的,權當開胃酒。淺黃的香檳,讓眼前這套波旁王朝時代遺留下來的古銅色餐具,一下子鮮活起來。接著是一款粉色香檳,專門用來配以蝦為主打的前菜。香檳配海鮮,是香檳區的“招牌菜”。當年雨果游歷香檳區時,曾為這一“絕配”寫下“吃出了地中海的蔚藍色”的詩句。
主菜是牛肉,與之匹配的是一款白色香檳。甚至連奶酪和甜點都配上了不同顏色的香檳。每一款香檳,都讓我的舌尖感動和興奮。最令我吃驚的是晚宴行將結束,仆人捧來一大束紅玫瑰和一瓶紅色香檳。主人輕輕打開這瓶香檳,說這款紅色香檳里有鮮花的芬芳。嘗試一下,果然滿嘴芬芳。 主人說,當年拿破侖來MOET&CHANON家吃午飯,就坐在今天我坐的這個位子上,MOET&CHANON也拿出和今天一樣的6款香檳來招待拿破侖。那天,拿破侖還特意訂購了10箱紅色香檳,親自帶到奧茨特里斯前線。香檳酒就有這么大的本事———將大自然的氣息“埋”進酒里。勾兌花草、勾兌山水,香檳的靈魂,就這樣被詩意地勾兌出來。 香檳酒的發酵過程,像孕育和培養孩子,是要悉心照料的。發酵的香檳的瓶子得倒插著,工人每天手工轉瓶,每次轉15度,香檳里的沉淀物便聚集到瓶口,清除掉這些沉淀物后,香檳變得清澈晶瑩起來。蘭斯著名的香檳家族卡蒂亞先生的酒窖。這個1758年就已經存在的酒窖,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個酒窖,綿延38公里長。酒窖轉彎入口處的巖石,被長年風化出了一個香檳酒瓶的模樣。